記者處長(第三十八章領導批示)
車子在高速路上飛馳,見到劉社長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鍾了。劉社長麵容凝重地遞給我一張上麵台頭打印著“領導同誌批示”的文件,內容很簡單,省各直轄市委、市政府並省各廳局委:關於六位留美、英在H省創業的問題,有彭某某牽頭負責,希望接到通知後,全省各部門支持、配合好彭某某同誌的工作。簽名處:省委書記的親筆簽名赫然入目。
“這是省委領導的重要批示,彭書記引進過來的六位博士後在創業上遇到了某些部門的種種刁難,這次彭書記親自點將,讓你火速趕往L市,對博士後遇到的問題詳細地調查清楚,用最快的時間寫出內參,呈送省領導審閱。”
報社給我派出了最好的車向L市駛去。
L市是中部地區工業基礎比較雄厚的城市之一,該市主要領導武強現為省委常委、L市委書記。武強在任L市委書記之前,曾擔任過古城市委副書記,我和他有過數次見麵采訪的機會,給人一種傲氣十足的感覺,現在我懷揣著“尚方寶劍”(領導同誌批示)前來采訪,盡管你是省委常委、一方“諸侯”,但我是“無冕之王”,有省委書記的批示,其奈我何?為了將采訪的內容搞的更加詳盡、紮實,我沒有貿然采訪武書記,而是先來到博士後創業的地方了解情況。
博士後們看到“領導同誌的批示”像是嫁出去的媳婦見到了娘家人,一個個念起了“苦經”。
“我們將研究所的名字,注冊為博丹研究所,就是取博士丹心之意。但是在我們的創業過程中,遇到了一係列阻礙,把我們報效祖國之熱情,澆滅了一半,心裏涼涼的,實在想不通在L市創業為何這麼難……”
杜博士說起了自己的苦衷:“我是外省人,在國外上學已經14年了,這次回來創業,下定了決心,於是想在L市自己掏錢買一套房子。房子看好了,錢也準備好了,隻是因為一個身份證的問題,房子遲遲買不下來。由於我長期在國外上學,老家的身份早已注銷,現在的身份證明在國外,如果出具身份證明,我必須再回到英國。因為此事,我拿著自己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和研究成果,請當地政府出麵為我證明,政府將我的要求批示到公安部門,公安部門要求我出具計劃生育證明、國外無犯罪記錄證明。萬般無奈之下,我聯係了在英國的同學,請他到英國的警察局谘詢這些有關證明之事,英國的警察部門聽到這個情況後大為不解,他們開具了我的身份證明之後,拒絕開具計劃生育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他們認為買房子和這些沒有任何關聯關係,何況計劃生育這項是中國的專屬,國外根本就沒有這一項。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房子的事至今還沒有解決,如此下去,哪有心情搞研究和開發呢?”
劉博士的情況和杜博士反映的大同小異,隻是他買的是車子,因為身份證明被“卡”了下來。
六位博士後的帶頭人張博士反映的情況,是真正激怒他們向省主要領導寫信的導火索。
張博士說:“這幾位博士後,都帶有不同的研究成果,每一個成果在世界醫學領域內均有領先性,在我的帶領下,他們懷著一顆報效祖國之心,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研究條件、環境,來到祖國創業。我們之所以選擇L市,是這裏濃厚的曆史文化名城背景和通向中西部地區的咽喉位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國外博士後來國內創業,政府部門有一定的創業資金扶持。因此我們逐級申請創業啟動資金。其實啟動資金也不多,總共申請了20萬元,20萬元我們每個人都能拿出來,但是這20萬元資金是國家的政策,是對人才的重視,也是對我們價值的體現,我們應該申請,而不是要求施舍。申請逐級審批,最後到了武書記的桌前。來L市半年來,我們隻和武書記見過一次麵,還是在省領導和彭書記送我們到L市時,武書記接見了我們。據了解內情的人告訴我們,武書記看到我們申請創業資金的報告後,大為光火,‘這些博士後自認為是人才,來這裏半年了,也不向我彙報研究的什麼成果,什麼時候能見到效益?到伸出手來,向我要錢了。我看這20萬元,與其給他們打水漂,不如蓋一座磚瓦窯場效益來的明顯……’武書記將我們的申請報告扣了下來,至今還沒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