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處長(第四十四章解放思想之二)
宣傳部長沒有了初見他時的霸氣和官架兒,一副皮笑肉不笑的嘴臉:“老弟們,今天我先道歉……”宣傳部長說出了他下午心情不好的原因,在縣委副書記的競爭中,又敗下陣來。如果當副縣長,就要騰出縣委常委的位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不明白他為什麼告訴我們這些,何況是初次相見。宣傳部長確實是位文學愛好者,記憶力特好,不但知道我的筆名,還讀過我過去發表的小小說,令他難以忘記的是一篇諷刺官場題材的小小說《慣性動作》。
《慣性動作》大約發表在1987年,大致內容是描寫一位局長沉湎於文山會海之中,一次與客人吃飯,就稍微喝高了一點,該結賬時,服務員遞過去菜單,局長看都不看,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了筆,在菜單上龍鳳飛舞的寫出了六個大字“已閱,轉劉副局長”。其實這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人有三迷,有時你不知道腦子迷到哪裏。記得在報社當夜班編輯時,白天沉迷在麻將桌上,當時的麻將打法,該胡牌時,要報停,也叫“停頭”,報了停就不許換牌。一天下了麻將桌就到報社上班,版麵編好排好,剩下老總簽付印了。睡意頓來,強打精神敲開了老總的辦公室,本意是問老總付印簽了沒有,誰知嘴裏不聽指揮,看到老總脫口而出:“停頭沒有?”老總一時沒有明白過來,仔細回味了一下,大怒:“還胡牌呢?”
難得宣傳部長有這麼好的記性,還記得十幾年前的拙作,也算遇見了知音,態度也不像初見時那般火辣、刻薄。
幾杯酒下肚,我向宣傳部長道出了真言:“農民的事情無小事,想想我一個記者處長,帶著省委組織部和幾家涉農廳局的文件來采訪你們縣主要領導,而且還是正麵的宣傳報道,都見不到你們縣的主要領導。那麼有冤屈的農民,如果想向縣領導反映自己的冤情,那不是比登天還難嗎?如果這次你們縣領導明確的說不接受我們的采訪,我決定在你們縣住上一個星期,我就不相信你們縣是那麼的太平。”
宣傳部長唉聲歎氣,很無奈的說:“問題很多啊!但有幾個領導是真正的幹事呢?他們是加快樹立政績,趕快得到提拔……”
在宣傳部長的安排下X縣縣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縣長倒是一個很暢快的人,直言道:“X縣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堅持解放思想的過程。全國都知道X縣的煤礦多,還有人說縣裏的發展靠的就是支持非法煤窯。這些話,我們都聽過,猛一聽有些刺耳,那就是你的思想還沒有解放。你要學會變通,窮著變,變著靈,靈著通,通著富。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耗子是好貓。要發展,就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央為我們建設新農村定了標準,但都是經濟方麵的標準,可沒有定什麼政治標準。搞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是說空話,而是要有錢才能建設!怎麼才能弄到錢?農村的農民沒有錢,我們當幹部的也沒有錢。有錢人的錢是不會輕易拿出來給我們建設新農村的。我們要建設新農村,就需要想辦法,利用有利資源,解放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因此我們把那些非法開采煤窯的小煤礦集中起來,成立煤礦集團公司,在安全上抓緊防範和加大監管力度,哪家煤礦出了事故‘罰他沒商量’,大力發展煤炭事業,為國家做出貢獻,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縣長羅列了一組組數字,證明了X縣,解放思想後的大發展和將來的宏偉藍圖。
當我問到:“你們這種做法實質上是換湯不換藥,國家提倡的是關停並轉,你們成立了煤炭集團,小煤窯還是各自為政,與國家的規定背道而馳。事故頻頻不斷,這樣掙來的錢是不是太‘黑’了。”
“至於‘黑’不‘黑’,也要解放了思想再來看,該‘黑’不該‘黑’。我給大家說一個我經曆的實事。一天,有一位外地老板來找我,想叫我幫忙給他買一個正在開采的煤礦。
如果按照正常手續,半年也下不來,縣裏要發展,時間不等人,於是我就特事特辦,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將一個還沒有開發的煤礦以一個億的價格賣給了他,首先給他辦理了探礦證,其餘的告訴他邊開采邊辦理,隻要縣裏沒有部門查,隻管大膽的生產,有什麼事由縣裏頂著。後來省裏有關部門發現了,作出了處理,我們就將有關部門的領導撤職,實際上是讓這些‘替罪羊’修養一段時間,等風頭過了,縣裏再給他們安排其他職務。一個億的資金縣裏落到了,還能收到稅收。這種有利於發展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老是不敢解放思想,老是從傳統的觀念裏跳不出來,別的縣都發展了,我們原地踏步,我這個縣長內心有愧啊!為官一任,造富一方。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隻要能為老百姓辦成實事。我們就要解放思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