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可能遭受到人生的不幸,或失去親人,或身陷困苦。如果我們麵對這一切,又會怎樣呢?我們又該怎樣呢?一個身小體弱、肩膀單薄的小女孩,以自己堅強的意誌和感人的故事作了回答,她就是董文娟。
(一)
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午間給弟弟送水扭傷胯關節,腿腫得像小水桶。後來縫合了十針才治愈。從那天起,艱辛就時刻伴隨著我。也許這是命中注定的事,但生活賦予我苦難,我就回報生活以堅強……
摘自董文娟日記
董文娟家住吉林省九台市小南山小屯村。1992年,董文娟行伍出身的父親不幸患上骨癌,雖然百般救治,但是堅強的軍人拒絕任何治療,每天咬牙忍著癌痛。文娟的小手常常被父親頭上流下的汗水打得濕漉漉的。當她含淚送走父親時,也永遠地失去了父愛。在她心中隻種下了堅強的種子。文娟的母親多次努力也沒能留住丈夫的生命,支撐生活的能力似乎一下子崩潰了,病倒在炕上。
小文娟為替父還債,為幫助母親,就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偷偷去磚廠打工。為了搬1000塊磚掙8角錢,11歲的文娟累得東倒西歪。磚廠沒活兒幹了,她又利用星期天到個體瓜籽廠去挑瓜籽,挑1斤掙1角5分錢。當她伸著布滿血溝的小手把幾塊錢交給母親時,母親的心都快碎了。
95年的8月,董文娟的母親因生活所迫改嫁了,董文娟硬是倔強地留下了弟弟和自己一同住在兩間破舊的小屋裏,以弱小柔嫩的肩膀支撐這個支離破碎的家。
母親走時的腳步很輕,但還是重重踩在文娟的心上。她抱著弟弟不敢往外看,對弟弟說:“你別哭,以後日子再苦也不能哭,咱要剛強,要對得起父親啊!……”
(二)
以善、德、忠、真為準則,隻有在逆境之中磨煉自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出色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摘自董文娟日記
每天回家,文娟都覺得家裏空落落的。放學後她和弟弟都留在學校裏,做完作業才慢慢往家走。到家後把書包往炕上一扔,又匆忙跑出門。她害怕呆在家裏,因為她現在仍能感到父母雙親的氣息。永遠別離父母,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多麼殘忍的現實啊!而此時,沒有一個人能像董文娟一樣體會到家的真正含義,也沒有一個人像她一樣害怕走進自己的家門。
小姐倆的生活是尤其拮據的。為不讓弟弟挨餓和失學,她精打細算支出每個月20多元生活費。每次買菜,她買最便宜的,而且要論兩買;使用練習本時,要先用油筆,再用鋼筆,先用正麵,後用反麵。上學時,她把弟弟的衣服洗得幹幹淨淨,破處也用針補好。她說:“咱家窮、沒好衣服,但在學校要最幹淨。”冬天時,蔬菜很貴,她隻能到大棚裏撿別人廢棄的凍白菜,煮過之後蘸鹽水吃。為了省煤,她隻在晚上才生爐子,早上起來時,家裏有水的地方都凍上了冰。一次她患了重感冒,頭痛不止,沒辦法,隻好去個體診所。而最便宜的吊瓶要12元錢,嚇得她趕忙跑出了診所。但中秋節時,她卻給弟弟買了一塊月餅。弟弟用手捧著,舍不得吃,說:“我太想爸爸媽媽了!”一瞬間,董文娟的淚水唰唰地流下來。
這就是生命的一種頑強啊,它隻有在重壓下才能爆發出那種昂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