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樂高於名利(1 / 1)

快樂高於名利

閑話·閑話不閑

作者:劉彥

有個朋友曾跟我嘮叨:“這年頭呀,當個老百姓也難。好不容易按揭買了套兩室兩廳的房,一家三口住綽綽有餘了,可老婆說,別得意,現在人家買的是錯層,躍層,花園別墅;好不容易鉚足勁兒在二手市場淘了輛普桑,代步完全沒問題,可兒子說,同學家開的都是豐田、寶馬;就連我這手機,去年年底剛換的,帶攝影的,可年一過,人家都在玩可以放電影的了。你說這日子過的,就像有人攆著你向前趕似的,喘不過氣來呀。”

類似這種感歎的人,可能時下不在少數。這種與人較著勁過日子的心態,可以說彌漫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人家孩子就讀名氣大的學校,成績好,咱的孩子就得出國,當“海龜”;人家單位的社會地位高,咱的工資就得比人家拿的多;人家房子的地理位置好,咱的裝修就要比他豪華氣派;人家穿著時髦,咱的氣質就要比他高雅;就連炒股,大家也一窩蜂地往股市湧。對有些人來說,好像不如此,就無以證明自己的能耐、本事、價值、地位,在人麵前就沒麵子。

這種生活方式對嗎?

很久以來,我就覺得市場經濟培育出來的商品意識,商品心結,使我們很多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這還不僅僅隻是盲從和跟風的問題。大家如此競相與人比高低,爭長短,不過就是為了贏得別人的眼光,評價,和議論,給自己掙個臉麵。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活給別人看呢?為什麼一定要用世俗的流行來左右自己的言行,非要借助外界的評判標準來為自己定向定位呢?為什麼就認定比不過別人就會傷自己的麵子,而傷了麵子就等於傷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呢?難道撇開眾人的目標和追逐,我們就沒有屬於自己的理想和活法了嗎?

難怪今天這麼多人說忙說累說壓力大,這麼多人心態失衡,情緒失控,以至於出現這麼多的車奴房奴,這奴那奴。

我前不久去醫院,看一個因輕度中風住院的朋友。這個人一生打拚,可以說在朋友圈中掙足了麵子。他的名言就是:“我要讓人對我刮目相看。”拿住房說吧,幾十年間他五易其宅,直到現在搬進了富人小區的花園別墅,照說應該功德圓滿,賦閑養老了吧,但不久,新的煩惱又出來了。

一次,他和老婆去香港、澳門玩了一個星期回來,碰到隔壁女鄰居問,老婆便如實相告,誰知對方竟誇張地睜大了眼睛:“呦,還往香港、澳門跑呀?我們現在都流行遊歐洲、逛俄羅斯了。我和老公才從希臘回來,你看我這膚色給曬的,連行李都是希臘海水和陽光的味道。”一番話差點沒把他和老婆噎個半死。自然,他也不敢再懈怠下來了,直到把自己送進醫院。隻是,都這樣較著勁地比下去,何時是個頭啊。

人生苦短,日子是自己在過,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最終得聽自己內心怎麼說,別人的看法不過是一個虛幻的意象,完全沒必要去為迎合別人的看法而生活。在人前掙麵子,那不過是一種虛榮,一種對習慣勢力的盲從。

人得對自己的能力,個性,價值以及發展方向,有個清醒明白的認識。有名車,豪宅,華服固然好,但沒有,咱不也一樣過嗎?比財富、地位、聲名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自己的健康、充實、輕鬆和快樂。“不要人誇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誰說品古刹鍾聲,賞林泉風月,寧靜致遠,不求聞達於諸侯,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呢?就是渴則飲,饑則食,不存妄想,終生安分,到處隨緣,那也是一種活法嘛。

我很欣賞一位經濟學家的說法:我鼓勵人們去追求經濟利益,但利益不是最本質的,比利益更本質的是快樂,是持續的快樂。

(選自《人生走筆》/劉彥 著/天地出版社/201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