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8)(1 / 2)

“不敢不敢,大人過謙了。”徐增壽仍不知朱文羽究竟想說什麼,隻好含含糊糊答應著。

“誰料北平城外一別竟成永訣,實是令人可歎。”朱文羽歎道。

“人生在世本就如此,世事無常,朱大人不必如此。”徐增壽仍是莫名其妙,小心道。

“隻不過這次回京,朱某卻聽到不少傳聞。”朱文羽陡地一轉:“各式各樣的傳聞都不少,在下實在是不明白為何會有這些傳聞和謠言。不知令尊大人逝去之時徐大人是否在身邊,當時情形如何不知徐大人能否見告?”

徐增壽小心地看了一眼朱文羽,問道:“朱大人是皇上派來的嗎?”

朱文羽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道:“在下今日方才從外地回京。”說著從懷中掏出那塊朱元璋所賜的金牌晃了一晃,又收回懷中。

徐增壽身為朝廷官員,自然看得出來那是塊禦賜金牌,便以為朱文羽真的是朱元璋派來的,連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躬身行禮,朱文羽連忙站起還禮。徐增壽哪知道這塊金牌是朱元璋賜給他行走江湖時節製地方官用的?還以為就是派他來問這些話的,被朱文羽打個馬虎眼給唬了過去,自然是不敢不說實話,一言一詞慢慢地細細道來,朱文羽這才了解到一些內情。

原來魏國公徐達因身患背疽被朱元璋一道聖旨調回京城養病,剛回京城,朱元璋便派了太醫來府中看病,開了方子細細調理。本來徐達這惡疽長在背上,十分凶險,哪知他數十年戎馬生涯打熬得一副好身骨,再加上又漸入隆冬,天氣寒冷,這惡疽倒也不再惡化,再加上朱元璋囑咐太醫不吝惜藥材,無論多珍貴的奇珍異草,隻要於病有利,都是照用無誤,像百年靈芝千年龜殼拳大何首烏之類的珍奇藥材也不知用了多少,過了新年,倒也日見好轉,精神見旺。

這日宮中朱元璋突發奇想,命左丞相胡惟庸召集當年隨朱元璋一道打下大明江山的老臣舊將入宮,擺起宴席一邊喝酒一邊聊聊舊日情份,魏國公徐達則因身患背疽在家中養病並未入宮。哪知席中朱元璋突然命太監給徐達送來一份聖旨,說是宮中舊臣賜宴,令徐達共享,誰知徐達一看賜物,眼中流下淚來磕頭謝恩,當眾吃下賜物,徐增壽還以為父親是感動的,誰知待那太監走後,徐達卻是一言不發。晚上徐達突然將徐增壽叫到房中,對他說了許多話,言詞中竟然似乎有自盡之意,徐增壽不明所以,但看父親神情不對,怕出什麼事,不敢離開。徐達如交代後事般說了一通話之後便令他回房,徐增壽怎麼也不肯,僵持好一陣,徐達方才開口。原來皇上所賜的是一隻蒸鵝,徐達與朱元璋俱是安徽濠州人,濠州老家有個說法,說是身患背疽之人最忌吃蒸物,尤其蒸鵝,一吃必毒發身死。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老家這個傳統,也不可能不知道徐達也聽說過這種說法,如今徐達身患背疽重疾,朱元璋竟然還是賜吃蒸鵝,用意其實已是十分明顯,便是要賜死徐達,這層意思,不是濠州同鄉之人絕難領會,然徐達卻不能故作不知,也不能明說,含淚當著太監之麵吃下蒸鵝,誰知卻並不毒發,但朱元璋在此之前對付老臣舊將的手段徐達是早已深惕於心的,淮安侯華雲龍,德慶侯廖永忠以及算上死得不明不白的劉基劉伯溫,徐達心知如果朱元璋有心殺自己,是不可能眷戀舊情的,如此以賜蒸鵝的形式賜死,不事聲張,料來不會禍及子孫,這已是格外開恩了,徐達心中十分明白。朱元璋既已明明白白地表達了這層意思,那麼就算吃蒸鵝死不了,徐達也隻能服藥自盡以示領旨了。徐輝祖當時身在京外統兵,並不知曉詳情,徐增壽怕兄長脾氣暴躁也不敢明說,隻是深藏於心,家中餘人雖覺得老爺不知為何服藥尋了短見,實是令人不解,卻也不知此中原由,徐增壽雖心中明白,哪敢與人說破?隻是此時因朱文羽乃錦衣衛副指揮使身份,以為乃是朱元璋派他來問話的,不敢隱瞞,如實稟報,反正徐達乃是朱元璋所賜死的,明白原由,隻是來問一下當時的情形而已。至於徐達服藥前說過些什麼,徐增壽滿口發誓徐達隻是望北邊皇宮方向叩頭謝恩,淚流滿麵,不斷回憶當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大明江山時的舊事。至於這到底是真是假,或者隻是徐增壽以為朱文羽乃朱元璋所派之人故而假說一通以示忠君之意,朱文羽已是分不清了,但至少也明白了不少內情。

朱文羽所不知的是,正因此事,徐增壽便對朱元璋心中含憤,後來朱元璋駕崩,而太子朱標早死,朱元璋遺命立皇太孫朱允汶登上皇位,是為明建文帝。後燕王朱棣起兵奪皇位,朱棣雖是徐達的長女婿,徐達長子魏國公徐輝祖的嫡親妹夫,但徐輝祖忠於建文帝,帶兵勤王,率大軍與燕王的軍隊數場血戰,可老二徐增壽卻是暗通姐夫朱棣,在京城中作為內應,其因便是由今日朱元璋賜死徐達之事而來,結果被建文帝所覺親手斬殺於左順門下。其後朱棣攻下京城,登基為永樂皇帝,建文帝則不知所蹤,朱棣因感徐增壽之功,追封其為定國公,是故徐達一門有魏國公和定國公兩個世襲爵位,所謂“一門二公”,在有明一朝是絕無僅有的。此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