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固德大師,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絕非咱們馬背上的蒙古人能比。咱們蒙古人以鐵騎取天下,偏偏不知道多學學漢人的文化,隻知道生生欺壓,如何能壓得住?漢人比咱們蒙人多了百倍千倍不止,雖然柔弱,但卻並非任人宰割之人,咱們蒙人若能多學些漢人文化,大家一起過平安日子,哪個當皇帝對老百姓還不是一樣?哪朝哪代當皇帝的欺壓百姓會有什麼好的下場?其實說起來,咱們鐵木真的子孫並非被朱元璋打敗的,實是被我們自己打敗的,就是因為咱們自己不知道去學,不知道讓百姓安居樂業的道理,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今大明朝開國二十年,朱元璋大氣已成,前朝氣數已盡,這是天道,也是咱們蒙人該得的。大師,回去好好勸勸大汗,不要再爭了,不管是咱們蒙人,還是漢人,老百姓隻想過些平安日子,大家就都歇歇手罷。”趙敏朗聲叫道。
趙敏這番話乃用蒙語說出,場中除了如沙漠等少數之人之外,並無多少人能聽懂趙敏說什麼,朱文羽問沙漠,沙漠也隻是淡淡地說一句:“張夫人在勸布日固德。”心中卻十分驚異:“原來趙敏竟是蒙古人,卻不知張先生如何會和她結成夫妻,他們隱居是不是也是因為這個?”
布日固德聽趙敏說完,也驚道:“難道張夫人竟是蒙人?”
“不錯,我原叫敏敏特穆爾,是察罕特穆爾的女兒。”趙敏答道。
“老汝陽王!”布日固德更是大訝。
察罕特穆爾本是元朝重臣,位封汝陽王,統領全蒙兵馬,其子庫庫特穆爾,愛慕漢朝文明,有個漢名叫王保保,也是元末名將,曾率軍和常遇春徐達等人數場大戰,奈何遇上常徐這等大明千古名將。徐達本就天性聰穎,極善用兵,後來張無忌從倚天劍屠龍刀中得來《武穆遺書》,授給徐達,更使他如虎添翼,用兵如神,尤善突襲。王保保雖然智勇雙全,也曾設計令明軍死傷慘重,但畢竟前元氣數已盡,獨力難支,敵不過常徐這幹大明開國名將,以致數次全軍覆沒,數騎而逃,遠奔塞北苦寒之地,不知其蹤,至於察罕特穆爾則已在大明初年早死。
關於察罕特穆爾一家,在蒙古草原上曾是十分有名的一家,不單是因為一家兩名將,也是因為汝陽王察罕特穆爾曾有個女兒敏敏特穆爾,人稱紹敏郡主,為人極是聰明伶俐,連當時的太後都是十分喜愛,欲指皇親中的俊才求婚。朝廷也命其統領武功高手對付中原武林。隻不過不知為何竟然愛上了一個漢人,為此不惜違背父命,不顧皇命,與那漢人私奔而走。此事在草原上流傳甚廣,有人不齒她身為蒙古皇族親貴,居然下嫁流寇,實是不知羞恥,也有人讚歎她不愧為鐵木真的子孫,敢愛敢恨,為了自己的愛情什麼都可以放棄,實是勇氣超人,還有人歎息一朵好好的草原之花,自甘墮落,不但毀了自己,還帶累父兄,察罕特穆爾也因此遭朝廷所責,責其沒有約束好女兒,以致在家很快鬱鬱而終,若非有個極善帶兵打仗,替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哥哥王保保,恐怕特穆爾一家就此一蹶不振也說不定。總之是千人千言,說什麼的都有,但不論是說什麼,反正紹敏郡主之事在大草原上可謂無人不知,就連隱居大漠不問世事一心修武的布日固德也聽到過不少,直到數年之後方才慢慢說得少些,一晃二十年,便極少有人提起了。
“原來張夫人竟然便是當年的紹敏郡主。布日固德見過郡主。當年朝廷征召,令我出山一起對付中原武林,我執意不從,若非令尊老汝陽王從中說話,幾乎被朝廷怪罪,說起來我布日固德還欠了老汝陽王的恩情。”布日固德行禮道:“我與令兄汝陽王庫庫特穆爾也是舊識。前年王爺還去看我,還曾提起過郡主。”
“我哥哥如今怎樣了?”畢竟親情不斷,趙敏想起小時的情份,眼圈一紅,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流了出來,忙懾心神,問道。
“王爺早年曾帶兵和大明打過幾場惡戰,終是難敵,朝廷居然還怪他不肯出力,責問於他,王爺也很灰心,本還是盛年,頭上卻已象梅朵山的積雪一樣有了白發,十年之前終於不幸歸天,回到成吉思汗的身邊。王爺實是為朝廷累死的。王爺也十分思念郡主,當年曾和布日固德說起,王爺但也知郡主是那種說一不二之人,鐵木真的子孫,做出的事是必不肯再回頭的。王爺隻望郡主能過得好,過得平安,他也就心安了。我現在都還能很清楚地想起王爺說這句話的時候望著天邊的神情,那眼睛裏就好像烏雲下邊難駝河的河水,充滿了憂鬱。”布日固德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