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 章 無忌有忌(1)(1 / 2)

“張無忌乃原明教之教主,皇上建朝之時曾已明令取締明教,明教遠走西域。”何文燦和乃兄何文輝一起一直跟在朱元璋身邊,又是專司軍情民風之職,自然對以往明教舊事了如指掌:“經過這麼些年,再無人提起明教,百姓之中已是少有人知‘明教’二字,不過朝中軍中仍有無數原是明教中人,連湯和沐英等朝中大將也原是明教弟子,中等職分的將軍千總之類更是無數。若是讓他們得知張無忌複出,雖不至於心生異心,但皇上也得……也得……”

“也得如何?有話快說,有屁快話!”朱元璋不耐煩道。

“遵旨。微臣是說,即算張無忌並無他意,但就憑他‘張無忌’三個字,皇上也須得小心在意,以防小人借此生事,掀起風波,此事須得早作謀劃才是。”何文燦已是拜倒在地。

“嗯,你起來吧,依你說便該如何?”

“臣不敢說。”何文燦仍跪於地吞吞吐吐道。

“朕說過了,今日無論說什麼,朕都赦你無罪,起來說吧。”

“謝皇上隆恩。”何文燦站起身來,續道:“以微臣之見,這張無忌遲早都會是皇上的心腹之患,即算他並無他意,為大明安危計,也須得盡早除掉他才是。”

“他原來是明教的教主,和朕當年也是頗有淵源,況且已經隱居了二十餘年,剛出來朕就……這合適嗎?”朱元璋遲疑道。

“微臣為皇上計,正因他原是明教教主,才萬萬不可久留。皇上試想,若張無忌出山,見到原來的明教舊人,那些人將何以待?若是他有異心,登高一呼,朝中立時生變。退一萬步說,即算他並無異心,若是哪天皇上見著他,卻不知應是他張無忌叩見大明天子呢?還是皇上拜見明教教主?在他張無忌心中又可會將皇上放在眼中?難道不會去想這天下本就是明教中人打下來的,這皇位難道不該他當教主的來……”

“別說了!”朱元璋陡地站起。

“微臣罪該萬死!”何文燦連忙拜倒在地。

半晌,朱元璋才慢慢又坐下來,揚揚手,恢複了平和的口氣道:“你起來吧。”

“罪臣不敢。”何文燦仍是叩頭不起來。

“起來吧。朕說過,盡管說,朕赦你無罪。”

“謝皇上。”何文燦這才站起身來:“皇上,微臣所言句句肺腑,望皇上明鑒。”

“朕知道你是出於一片忠心。隻是那張無忌武功非凡,二十年前便是天下第一高手,他身邊那趙敏也是個絕頂聰明之人,兩人在一處,要武功有武功,要機智有機智,要想除去他們,談何容易。”朱元璋歎口氣道。

“罪臣推薦一人,可殺張無忌。”何文燦又躬身道。

“哦?誰?”朱元璋欠欠身盯著何文燦。

“朱文羽。”

“小猴兒?”朱元璋眼中充滿疑問。

“是,朱文羽武功已是一流,比之少林方丈木雲和尚也是隻高不低,料與張無忌相去不遠,更兼他身為張無忌的徒弟,易於取信於張無忌,張無忌無防他之心,由他出手,當有八分勝算。”

“但此事恐怕小猴兒不會幹。以朕所知,小猴兒並非那種喜歡爭鬥之人,且十分孝順,要他出手偷襲他人,況且那人還是他的師父,師徒情深,隻怕……”

“萬歲請恕臣直言,臣以為不然。其一,朱文羽畢竟由皇上收養入宮,十餘年撫養情份非比尋常,必對皇上感恩戴德情願舍身以報,皇上命其辦事自當盡力。其二,以臣所知,陳老夫子原本對皇上也是忠心耿耿,朱文羽由其養大,忠君之心自當一脈相傳,根深蒂固。”

“這……”

“此外,臣再向皇上獻上四計,此事自當可成。”

“唔?說說?”

“其一,以娘娘的名義將唐韻唐姑娘留在宮中陪娘娘說話,若朱文羽不聽聖命,唐姑娘可為人質。其二,命唐姑娘修書唐門,令唐門配合朱大人行事,否則朝廷將賜死唐韻,並公告天下唐門謀反,派官軍征剿,若其聽命朝廷,可封唐門為江湖名門,並劃撥封地,永免其賦。其三,張無忌出身武當,為防武當作其後盾,皇上當下旨重賞武當,令其感恩,聽命於朝廷,正好武當掌門青峰在天衣穀中慘死,皇上可親封武當當代掌門之位,再在武當山大興土木修建新宮,武當自當唯朝廷之命是瞻。其四,皇上密令錦衣衛隨時留意江湖中各大門派的動靜,密布耳目,以防不測,至於少林寺恒山泰山等門派,皇上可下旨撫慰,自當聽命朝廷。臣以為以此四計多管齊下,不愁朱文羽不聽聖命,殺掉張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