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計劃(1 / 2)

“不是我不相信,而是那些企業家們太相信利潤了。”李小亮苦笑道:“將來老窩莊,甚至於平羅縣的發展當然離不開這些企業家,但是我也想問問,如果您是這些企業家們花了幾十上百萬在那裏買了別墅,那還願不願意讓那些養豬的養雞的把那裏弄得臭哄哄的?一些村民挑著豬糞去上坡,從你們的別墅門前溜達你願不願意?”

中年男人皺著眉頭並沒有回答,李小亮說的這些東西並不出奇,都是實實在在肯定會遇到的問題。

“而且您所說的靠那些富豪,或者客氣點就叫企業家,所謂靠著他們來解決將來老窩村的村民的生活問題,不就是說想讓他們投資辦廠嗎?嗬嗬,大叔,您的年紀一大把了,該不會比我這個小年輕還天真吧?讓他們自己花了大價錢買了別墅,再讓那些廠子把那裏給汙染了?那他們到去買別墅是為了什麼呢?”

那個中年男人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

“但是就算是這樣,你的假設仍然太絕對化了,想要說服平羅縣委,除非是能找一條另外地引導山區村莊致富的路子才行啊。”

果然當官的還是政績第一位啊。

“有!”李小亮正等著這一句話,阻撓三井公司的計劃隻是他的目的之一:“其實我從學校回來之後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看中的項目,是中藥種植!”

他並不怕這事被何應成知道,甚至想通過何應成牽線搭橋,畢竟,他真認識的高層人物沒什麼人。

雖說商界與政界是兩個領域,但要說不交集,那是不可能的。

何應成身為局長,他的人脈肯定三教九流都有。而且,這事早晚會讓何應成知道,做為一個老師搞經濟,任誰都會說你拿我工資辦你私事。就算錢少也不行。

這事不如先一步自己告訴何應成,相信何應成不會有別的想法,說不定更進一步支持。

所謂世事達練,便是如此。

果然,何應成眼中閃過愕然與欣賞。

“中藥種植?這個倒是很稀罕啊。”那年中年男人若有所思。

對於如何幫助解決三農問題他也不知道參加了多少的座談會,也了解了各地的不少辦法,但是中藥種植可是很少有人提到。

“沒錯,但是就是因為稀罕,所以才有更大的空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李小亮相信十足地開始推銷自己的方案。

“現在中藥熱剛剛興起,雖然也有地方已經有了成功方案,但是卻很少人知道,更很少有人注意到。”

“據我所知,多年以前,從上林鄉到山區內部,曾經有過種植中藥的經驗,隻不過當時還沒有推興市場經濟,所以那些藥農們並沒有獲得足夠的經濟利益,後來也就放棄了,但是至少他們都有著中藥種植的經驗,這也是有利的一麵。”

中年男人再次點頭。

雖然這個方案能不能真的行得通,但是至少能看出李小亮是謀定後動,不是那種光是一時頭腦發熱就火急火燎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