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客戶逼的?”林時好奇的道。
“沒錯!就是客戶逼的,你沒經曆過人性最貪婪的時候所以你不怎麼了解,在1998年和2001除了有亞洲金融危機和香港股市崩盤外,還有一個互聯網泡沫,你知道當時一個和互聯網沾邊的股票剛上市能上漲多少? 至少200%到1500%的漲幅!
那時,人們不在意這家公司是否賺錢,甚至他們根本不在意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而是隻要他們買入,並且上漲賺到錢就可以了,結果?許多股票崩潰一天跌了百分之九十九,隨後被強製退市,你能體會幾百萬仍至於幾千萬財富變成廢紙的感覺?
我說這麼多,沒有別的意思,隻想告訴你,資本追逐利潤,更別說這些整天遊手好閑妄想著在股市一夜暴富的股民了。”許沐一臉認真的道,作為經曆了至少6-7場牛市與股市交替的股市老人,他深深地在心裏敬畏著市場。
“你的意思是……客戶要求交易部或者基金經理不停的做短線交易?”林時想了想然後回答道。
“不完全是,股民買了一隻基金或者股票後,就馬上想著股票第二天漲停,如果一段時間沒有漲或者跌了他們就會換一個基金或者股票,這會使基金經理人不停的加倉或者減倉股票,而這樣的辦法,不僅犧牲了長期的潛在利潤,而且也很難獲得可觀的利潤增長。”
“長此以往……金融圈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基金經理不是幫客戶的賺錢,至少……大部分不是,也許他們認為他們是……”
“ 但……無論客戶的賺錢或者虧錢都要收取資金管理費用,基金管理公司反正是賺錢的,就是虧了也是虧股民的錢。”
“ 而一些聰明的基金經理則會用資金去拉一個或幾個小盤股票,隻需幾百萬或者幾千萬就能拉一個或者幾個漲停板,隨後,這位基金經理拿了工資和獎金走人,留下公司在風中淩亂……”許沐耐心的給林時解釋道。
“在他們眼裏,技術分析的分量還是比基本麵分析要重要.......”林時聽了許沐的話不禁感慨道。
“我們分析股民想聽和想學的,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相信我們,我們寫關於技術分析的報告,也是因為他們想看到這樣的分析報告”許沐又喝了一口茶,然後緩緩道。
“所以分析什麼根本不重要是嗎?隻要能賺到錢,體現出價值....”林時突然間有些失望,這與他之前對金融圈的想象完全不一樣。
“沒錯,隻要能賺到錢,就算你泄露內幕消息別人也不在乎……”
“你也不必傷感,在股市裏越有資金的人錢越好賺,假設你有一億,在股市一個點就是一百萬,普通人要幹多少年?20年?30年?而我們這些做分析的,都是為交易做服務的。”許沐開口安慰林時道。
(如果沒什麼問題,本書應該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