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

寫作體驗營

作者:朱思遠

柳是江南水邊的精靈,嫋娜的枝葉粗拙的皮,深藏一顆不滅的靈魂。

水美江南,池塘邊、清河邊、小溪邊、大湖畔,一株株柳成長為一首首妖嬈的詩。水滋養柳,柳裝點水,水柳一家親。柳葉青青,濃綠處,深藏一片屬於自己的海。皸裂的樹幹,是一幅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襯出生命的不易與壯麗。樹皮的裂口靜靜地記錄一段段無關風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積層。

柳音是江南水邊最美妙的旋律。樹無言,風有語。柳枝之繁,燦若滿天星辰,密如青絲,春日清風徐來,沙沙如戀人偶語,夏天朗風飄過,呼呼似累牛喘息,倘若暴風襲來,嘩嘩像孩童喧鬧。清人李漁說:“柳貴於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嫋娜之姿,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烏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年年柳蔭濃,歲歲蟬聲俏。村前村後,柳樹成蔭,枝頭鳴蟬此起此伏,嚷嚷著,一刻也不消停。

江南人記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農人折枝,是實用主義美學,編個枝帽,紮隻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長出更多柳來,隨手取用。女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來的眷戀之情。纏繞,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戀之情。“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古時送別,淒清水邊,舟岸兩處,不勝挽留的酸楚,離別的悲傷,一任柳枝恣意無聲地抒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顛的柳絮,點點白嫩的輕柔,讓人無處逃避。白絮是柳的種子,轉身,盡是如此浪漫而快樂的旅行。

柳樹天生一個百變之身,枝丫插地即生,無心無意,即成蔭成林。蚯蚓那百變金剛之身,斷一截,不是生命終結,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樹精,靈魂裏潛藏著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斷裂與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複蘇。

抒發再生的奇跡,吟詠不滅的靈魂,這不正是江南柳嗎?由此就不難理解曆代文人雅士,如謝道韞、陶淵明、柳宗元、蘇軾、歐陽修、左宗棠、蒲鬆齡、李漁和豐子愷等,為何會那般鍾情於它了。柳之於他們,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無以言傳的深層意蘊,是升華靈魂的生命道具。

靈魂不滅,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靈魂的詩篇,生命的樂章。

指導教師:葉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