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耕的結束,一切又恢複了正常。隻是辦軍校的想法老是占據在我的腦子裏,揮之不去。在一天的朝會後,我留下了全部上朝的武官。我坐在龍椅上往下看去,站在最前麵,也是現在資格最老的就是掌軍中郎將 左將軍董和,比人已近七十高齡,兒子董允也是侍郎。父子同朝一樣的耿直,一樣的清廉,傳為佳話。董和身後站著七、八員武將,有前將軍向寵、飛衛將軍廖化、安遠將軍馬謖、步兵校尉向朗、司隸校尉鄂煥、長水校尉廖立等人。
我看來看去真沒有什麼大將之材。再想想整個蜀國數得過來的大將不過趙雲、魏延、馬超加上關興、張苞、關索這幾個人,馬超曆史上今年就完蛋,現在雖提前調回來了,能不能治好還不知道。我皺著眉頭對董和說道:“董卿,朕有個相法,前幾日與諸葛丞相等人也議過。丞相要南征讓我再與眾大臣合議一番,因事關乎軍政,故今天朕特意留下眾將軍先議一下。”
董和聽完抱拳道:“不知陛下是何想法,不妨一說,我等恭聽。”我說道:“朕想開辦一個軍校,不知諸位將軍有何看法?”董和與眾人對望了一眼道:“不知陛下所說這軍校是何物,又如何開辦?”我答道:“軍校者,軍人學習之所。朕思慮我國欲與強魏一爭高下,實力實不如也。然兵少可精,以一當十;將少可強,以一敵百。這些都要學習、訓練方可。軍校就是讓軍人學習、訓練之所。現在兵士的訓練方法隻可謂合格,不可稱精練。眾位將軍也隻能說能,不可說強。朕會用全新的訓練方法訓練兵士,讓趙雲將軍、馬超將軍訓練普通將官,請諸葛丞相教授諸位謀略、戰陣之法。這些就是軍校之作用所在。”
董和與一班武將聽完我講話,不由的議論起來。我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看著他們,好一會董和才對我說道:“陛下之想法新奇,這軍校更是從未有過之物。陛下如何肯定新法可讓兵士以一當十?可讓將領以一敵百?如真能如陛下所說,我等全力支持陛下。”我心想總不能跟你說這是一幹多年的經驗之談吧。隻好說道:“朕這幾日會寫出訓練方法,眾卿可看後再議。”董和道:“諾,臣等靜候陛下的訓練之法寫成。”
接下來三天,我連早朝都沒去,埋頭編寫訓練大綱。不但要寫出怎麼訓練,還要寫出為什麼要這樣訓練。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真該在前世時對軍事多關注一點。好不容易不知死了多少腦細胞才編出了幾萬字的訓練大綱。李撰被我叫來用了一天時間才把這本訓練大綱謄寫了一遍,他一邊謄寫一邊嘖嘖稱奇,馬屁拍得山響,卻隻換來了我一頓白眼。要不是安公公實在事多,我哪會讓他來謄寫。
我讓安公公捧著這本厚厚的訓練大綱來到朝堂上。實在無心朝政,處理了幾個雞毛蒜皮的小事後,我宣佈讓武官留下,其餘人散了。武官裏依然是董和帶頭,我也不多說什麼,叫安公公把訓練大綱遞給董和。董和躬身接過後和一眾武將觀看起來。我仔細看去,發現竟有人看不了這本大綱,還要別人讀給他聽。頓時狂暈,要知道這裏站著的可是蜀國的高級將領,競有人識字不多,這簡直太可怕了。可想而知這當兵的還有幾個能識字的。
等了很長時間董和細細的看完了大綱,又和幾名武將商議了一會,這才對我施禮道:“陛下之想法天馬行空,實前人所未有,我等所不及也。此大綱臣等觀後有幾處不解,望陛下示之。”我答道:“董卿有何不解之處,盡可問朕。”董和道:”其一:陛下大綱中所寫,為兵士者首要訓隊列。此隊列之訓何用?戰陣之上,兵士難道列隊迎敵?”我答道:“隊列之訓,非為對敵之用;而是為加強紀律之用。兵士要做到令行禁止和嚴格遵守紀律,隊列的訓練必不可少。”
董和將信將疑的道:“陛下此方法真有用嗎?”看到我肯定的點頭後又道:“其二:陛下大綱中要兵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處老臣不明白何為愛國主義教育?如何進行教育?”我考慮了一下,把後世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和方法有選擇的講了一些。聽得董和和眾武將們直點頭。
董和肯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後,又問道:”其三:陛下大綱中要求兵士必須識字,可讀書,可寫家書,這點老臣有異議,兵士者勇敢,聽令能廝殺可也,識字何用?”身後的一員武將也大聲道:“是啊,小兵聽令能廝殺就可,識什麼字,某大字不識幾個,不一樣衝鋒陷陣?”
我一聽,不由的心頭火起。喝道:“你閉嘴。為將者連字都不識,如何為將?如何讀懂公文、命令?還有臉說,朕令你去讀《三字經》、《千字文》不能讀寫就不要為將了。”那人被我一喝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再吭聲。董和過來圓場道:“陛下息怒,此人一武夫也,雖不識大體,但陛下看在他一向忠勇,悍不畏死的份上,饒過你此次吧。”我對董和道:“朕不氣他殿中無禮,朕是氣他為將者不識幾字竟不以為意。兵士者隻有識字才明理,才能知何為仁、義、禮、智、信,為將者能識字讀書才能知何為忠、孝、勇、恭、廉。此做人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