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1 / 2)

就在關興和王平、馬謖他們剛在城守府坐定時,有軍士來報,張嶷將軍傷重不治,已經身亡。關興等人得信大驚,忙一起趕到了醫所。醫所大門內的院子裏,已經放滿了陣亡軍士的遺體,關興等人來不及仔細查看,就由帶路的軍士帶著來到了一處房間內。

這個空空的房間內,隻在中央架起了一塊門板,而張嶷將軍的遺體就停放在這塊門板上。此時已經有人為張嶷將軍擦洗過了,張嶷微微有些發黑的臉上,帶著一絲滿足的微笑。而一身玄色的鎧甲上的血跡也已被擦去,隻是在縫隙間的一點血痕和鎧甲上留下的傷痕,說明了張嶷將軍生前曾經徑曆過一場苦戰。

麵對張嶷將軍的遺體,三人都說不出話來,與張嶷將軍相處時間比較長的王平將軍臉上已是流滿了淚水。半天後,關興喊來一名校尉,哽咽著吩咐他去尋一口上好的棺木來,收斂張嶷將軍的遺體。校尉答應著跑了出去,關興又讓快馬把張嶷將軍陣亡之事報與諸葛丞相。

孔明在許昌府中,正擔心牧野和黎陽二城的情況,先是魏延送來了攻占牧野城的報告,幾天後,關興攻占黎陽城的報告也送到了孔明的案頭。雖說攻占了牧野和黎陽二城是孔明希望看到的結果,可是巨大的傷亡數字和老將軍張嶷的陣亡,還是讓孔明的心裏有了一些難過。

參軍楊儀看出了孔明的想法,勸道:“丞相,自古以來慈不掌兵,爭戰中死傷再所難免,如今我蜀國已得牧野、黎陽二城,破魏指日可待,那些將士死得其所,丞相也就不要過於難過了。”孔明長歎一聲答道:“吾何嚐不知慈不掌兵之理啊,可是此戰陣亡了數萬將士,這麼大的傷亡,猶其是張嶷將軍亦戰死於此役,我又如何能無動於衷呢?”

孔明感慨了一番後又說道:“聽聞陛下在成都府修建了”烈士陵園“用來安葬戰亡之將士,並四時給予祭奠,吾在這許昌城亦想建一此烈士陵園,用來安葬張嶷將軍及戰亡之將士,楊參軍你去督辦此事吧,務必盡快完工,吾會命魏延與關興二人,把戰亡之將士遺體盡快送回,吾亦要公祭這些戰亡之將士。”

楊儀領命去選址開建烈士陵園,孔明開始上奏表,然後命人送往成都府。再下令給魏延、關興二人,命二人把戰亡將士遺體送往許昌府,猶其是張嶷將軍之遺體。

此時成都府中的烈士陵園己經完工,陵園中一座高達十丈的紀念碑撥地而起。巨大的青石基座上鑲嵌著漢白玉的浮雕,正麵是“烈士紀念碑”五個金字,紀念碑的後麵是高達三丈的“烈士紀念堂”。紀念堂的後麵是大片的墓地,胡博和一百零九名將士的遺體就全部安葬在這裏。整個烈士陵園都用漢白玉石做的欄杆圍了起來。

這一天是我定下的舉行公祭的日子,上午己初[上午九點]時,我和一班文武大臣一同來到了烈士陵園的門口,從門口就能看見高聳巨大的紀念碑。順著青石路我領著眾人來到了紀念碑前。這個時代還沒有獻花圈一說,因此紀念碑前放的還是香案和紙燭、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