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來犯(1 / 2)

薑維從書案的令箭筒中抽出了第一支令箭說道:“定遠將軍呂義聽令,命汝領一萬軍士,於汝陽城東門外二十裏處左則埋伏。吳軍若來不用理會,待聽得城中號炮之聲,便領軍殺奔汝陽城東門,不得有誤。”

呂義躬身接過令箭答道:“未將遵令!”說完轉身離開大堂,持令點兵而去。

薑維又抽出第二支令箭說道:“長水校尉李能聽令,命汝亦領一萬軍士,於汝陽城東門外二十裏處右則埋伏。吳軍若來亦不用理會,待聽得城中號炮之聲,領軍殺弄汝陽東門,不得有誤。”

李能也躬身接過令箭答道:“未將遵令!”說完也轉身離開大堂,持令點兵而去。

薑維繼續抽出第三支令箭說道:“虎賁校尉諸升聽令,命你領軍一萬,於汝陽城東門外三十裏外埋伏,吳軍若來不用理會,聽城中號炮響時,領軍劫斷吳軍退路,不得放吳軍退回項城之中。不得有誤。”

諸升同樣躬身接令答道:“未將遵令!”說完轉身而去。

薑維繼續說道:“其餘眾將隨薑某守城,靜待吳軍前來。陳到將軍,你去監督軍士把威武大將軍炮盡數安於四門城頭之上,東冂須多安放一些。”

大堂中餘下眾將齊應道:“未將遵令!”然後全部轉身離去。薑維坐在大堂中想了一會後,拿過紙筆,寫下一信,又喊來心腹之人,命其速送至許昌城,諸葛丞相之處。

這吳軍為何要來主動攻擊汝陽城呢?原來全琮領了四萬軍士來到項城與諸葛瑾合兵一處後,項城中就有了六萬多吳軍士卒。項城本就是一個不大的小城,這下一下住進了六萬多軍士,實在是擁擠不堪。而城內本就因為旱災而缺少糧食,這六萬多吳軍就全靠從合肥運送來的糧草維持。

年後,項城內的缺糧的情況更為嚴重,百姓為了一條活路,紛紛逃離家園,投奔許昌和荊州這些蜀國大城,諸葛謹原本還想勸阻百姓,可是留下百姓後,自己又無力負擔起百姓的糧食,因此也就任由百姓離去了。不久,項城內除了六萬多吳軍之外,隻有一千多老弱婦孺。

這些老弱婦孺要麼是故土難離,實在不忍離家而去的,要麼就是自身無力再逃,索性在城中等死的。諸葛瑾也不忍看著這些老弱婦孺因饑餓而死,便下令從軍糧中拿出一些來救濟這些百姓。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國軍士中也出現了厭戰之情,而諸葛謹和全琮在一起商議此事時,諸葛瑾便打算退回合肥,放棄這小小的項城。而全琮卻認為吳王派自己前來是要攻擊汝陽城,力爭能重奪汝陽城的,若是就這樣放棄項城,退回合肥,則無法向吳王交侍,因此堅持要出兵攻打汝陽城。

諸葛謹雖說是從汝陽城敗退到頂城的,但是心裏始終認為蜀軍隻是趁自己不備,用計偷襲得手,其戰力未必便強過吳軍,因此在全琮的堅持之下,便同意了全琮領軍攻擊汝陽城的建議。並決定由全琮領軍五萬出擊汝陽城,而自己率頜餘下的軍士守衛項城。

主意已定,全琮便開始調兵遣將,準備糧草,然後出發兵發汝陽城。項城離汝陽城隻有一百五十餘裏,全琮所率軍士,前軍出城之時,已有蜀軍探馬飛報汝陽城內的薑維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