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菜市場大戰(1 / 2)

楊烈趕緊把書翻到了那一頁,然後讀到:“人格分裂是一種解離型精神疾病,多由童年的陰影和創傷造成的,發病的原因是因為患者童年時接觸無法接受的事實,比如家暴或父母離婚等等,患者的精神係統為了自我保護,隻好將自己解離為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格,一般會在成年之後演化成四個以上的人格……”<\/p>

楊烈把這本書收起來之後,又拿起了一本書,上麵也是這樣寫的:“童年陰影有可能引起人格分裂……”<\/p>

楊烈心想,看來這個凶手一定是童年有陰影,楊烈這麼想著點了點頭,他在一個小時之內在圖書館裏麵看了很多關於人格分裂的書,他終於發現,人格分裂分為兩種,其中一種叫做人格分裂,另一種叫做多重人格分裂。<\/p>

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的患者隻分裂了兩種人格,然而後者卻分裂出了兩種以上的人格,楊烈由此判斷,這些案件的凶手應該是一個多重人格分裂患者。<\/p>

楊烈還看到了一本書,叫做《二十四個比利》,這是一本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小說,小說的現實原型叫做比利,他擁有二十四種完全不同的人格,是目前全世界說發現的多重人格分裂之中分裂的人格數量最多的,但是經過精神科醫生的資料,他的二十四個人格已經能夠和平共處。<\/p>

楊烈看完了這些書之後,就回到了家中。<\/p>

楊烈回到家中之後仍然在思考著那些問題,有關人格分裂的,楊烈在看了那些書之後才終於明白,人格分裂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p>

患有人格分裂的患者大多數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他們因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悲慘,因此就將自己從自己的精神世界裏麵剝離出來,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來看待自己的遭遇,在緩解了自己精神的痛苦的同時,也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p>

患者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多重人格的,患者有一個主體人格,大多數的時候是主體人格操控這個人,主體人格意識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因此患者犯罪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不自知的,那麼也就是說他完全有可能因為精神疾病而脫罪。<\/p>

但是轉念又一想,楊烈突然覺得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其實也挺可憐的,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罪行,另外,他們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因為童年的陰影引起的,所以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凶手本身,而是他的父母。<\/p>

楊烈這麼想著,他突然重重的歎了一口氣,直至此時他才真正的明白什麼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了。<\/p>

楊烈躺在床上看著牆壁上麵的掛鍾,掛鍾的指針緩慢的移動著,似乎背負了太沉重的使命。正在楊烈發呆的時候,他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楊烈掏出電話一看,竟然是老趙。<\/p>

看來老趙已經查出具有精神病曆史的嫌疑人了,楊烈心想,這個老趙辦事效率還挺高的嘛。<\/p>

這樣想著,楊烈接通了電話:“喂……”<\/p>

電話那邊傳來老趙那渾厚蒼勁的聲音,老趙對楊烈說道:“楊烈,我找到有精神病曆史的嫌疑人了。”<\/p>

楊烈點了點頭,他心想,嘿嘿,果然不出我所料,但是為了讓老趙高興,楊烈也隻好裝作一副開心的樣子說道:“哇,真的嗎?!”<\/p>

“嗯。”老趙點了點頭對楊烈說道。<\/p>

接著楊烈又裝作好奇的問老趙道:“你是怎麼找到的?”<\/p>

老趙笑了笑然後對楊烈說道:“是這樣的,在我們審問一名叫做高偉華的犯人的時候,這名犯人吃藥,經過我的調查,那是精神科藥物。”<\/p>

楊烈點了點頭對著老趙說道:“幹得好!那家夥住在哪裏?”<\/p>

“你要幹什麼?”老趙疑惑的問道。<\/p>

楊烈對老趙說道:“我要過去盤問盤問他,或許能夠問出點什麼。”<\/p>

老趙這個時候顯得有些猶豫不決,因為楊烈不是警察,本來老趙是想把高偉華傳召到警察局裏麵來審問的,這樣也顯得正式一點,以免節外生枝。<\/p>

於是老趙對楊烈說道:“不用了,我找人把他找到警局裏來審問不就行了。”<\/p>

“不行!”楊烈毅然決然的搖了搖頭,他對老趙說道:“你們警局根本沒有一個會審問嫌疑人的,什麼事情都得讓你們這些草包給搞砸了,這件事情隻有我自己去辦才有成功的可能。”<\/p>

老趙聽楊烈這麼說,心裏難免有點不舒服,他明白楊烈口中說的那個草包裏麵也包括他自己,但是老趙也無法反駁,因為楊烈查案子確實比他厲害,也確實比他有刑偵頭腦,因此老趙隻好咽下了這口氣對楊烈說道:“那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