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亂了套了,大學士孫承宗大喊“都別亂,大漢將軍都別動,一切等陛下醒來再議,王公公,太醫怎麼還沒到?”
“已著人請去了”。
孫承宗沉吟半晌開口說道:“陛下突聞噩耗,一切都事急從權,大漢將軍都退出去,各位閣老留下,其他人殿外候旨”。
轉眼之間大殿之中隻剩內閣諸位大學士,孫承宗對其他學士說到:“這天大的禍事來得突然,各位看看如何善後吧”。言罷沉默不語。
徐光啟看了看皇上,又看了看眾閣臣,開頭道:“看陛下的意思,怕是科道言官必為王爺陪葬了,為今之計等陛下醒來,轉移皇上的注意力吧”。說完歎了口氣。“這好人怎麼不長命呢”。
老畢和老範麵麵相覷。大殿之中隻剩王承恩的嗚咽聲。
“來了,來了”。太醫看了看皇上,把脈一陣。
孫承宗問道:“怎麼樣”?
“陛下,急火攻心,待我用針之後,用下幾服藥,當無大礙”。當下開了藥方讓王承恩按方抓藥。眾學士聽罷皆鬆了一口氣,如若陛下在有個閃失,這大明該如何是好。太醫用針之後,崇禎皇帝慢慢的醒來。
王承恩拿過藥來,“陛下,請用藥”。
崇禎麵無表情問道:“王府的侍衛宣進來了嗎”?
“正在外候旨”。
“宣”。
眾大學士跪地“皇上當以龍體為重,畢竟毅王府後事還得陛下來定奪”。
崇禎皇帝聽罷,喝下了藥,突然開口:“那些佞臣都杖斃了嗎”?
孫閣老心裏咯噔一下,這事陛下還記著呢。其他閣臣都不答話,唉,我這首輔還得首當其衝啊。“陛下,科道言官風聞奏事乃太祖所定,縱然有些逾製,但罪不至死,還請陛下三思”。
眾學士皆跪倒在地,“臣等請陛下三思,當務之急乃是毅王的事”。
“諸位閣老老成謀國,所言甚是,我先料理駿德的事,在來好好炮製這些小人,都宣進來吧”。
不一會眾大臣進入大殿,都微微抬頭看看了皇上,尤其言官看到崇禎滿目猙獰,頓時心中大驚,看來今天這事不好辦了,沒想到事情這麼巧,偏偏陳賊死了。都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喘。
一會的功夫,一個披麻戴孝的武士進入殿來,進門跪下就拜,“啟稟皇上,小人乃毅王貼身侍衛,毅王於七天前,在遼東大連灣遇刺,王爺當場身亡,死前彌留之際將此玉佩交代送來京城,交給陛下”。說完嚎頭大哭,如喪考妣。
眾大臣聽聞皆感覺匪夷所思,堂堂大明的毅親王,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的陳駿德,怎麼能被刺殺了呢,這不科學啊,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在重重保衛之下,刺殺得了他呢。
王承恩把這塊玉佩遞於崇禎,崇禎看著這塊玉佩,眼淚止不住的流,知道毅王爺是真的身亡了。這塊玉佩正是崇禎的貼身玉佩,睹物思人,那一年朕孤立無援,決心君王死社稷之際,駿德攜王師救社稷於危難,就是在這大殿當中,他走到朕的身前,摘下了朕的隨身玉佩,當時朕憤怒異常,大罵道:“你此等僭越之罪,朕要滅你九族”。
“呦,我拿了你一塊玉佩,這就受不了啦,我要問問你,朱由檢,當年遼東數十萬裏河山沒了,你有沒有這麼憤怒嗎?遼東百姓受建奴蹂躪,日夜期盼陛下天軍救民於水火,可等到了什麼,我今日不來,你連京師都丟沒了,你又能誅誰九族,怕是你的九族俱會被誅,都到如此地步還如此剛愎自用,這些年你殺得大臣還少嗎?結果呢,你把忠於王室的大臣都殺了,把有本事大臣都殺了,今日這最後關頭,除了幾個閣臣,還會有誰來理你,你醒醒吧,這個時候還給我擺什麼皇帝的架子。我與建奴之仇不共戴天,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我想讓陛下今後都記得今日之事,切莫在幹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來。今日我便收了陛下的玉佩,我會帶著它征戰四方,殺盡天下該殺之人,待功成之日,必完璧歸趙,到那時大明必定是橫掃八荒,陛下名望如日中天。我那時必定是身死魂滅,也算是為今日之事為陛下賠罪了。想這塊頑石端的是好福氣,日後必是青史留名,留下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