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當今聖上朱翊鈞駕崩於乾清宮。就在朝廷大辦喪事的夜裏,忙活了一大天的東林黨與浙黨眾黨羽也是不敢放鬆休息,聚在一起討論遼東之事。
東林黨兵科都給事中楊漣一臉唏噓的開口歎道:“唉,國本之爭斷斷續續的進行了幾十年之久,多少同僚為此受廷杖、遭罷官才得今時之光景。如今大行皇帝照例留下遺照,太子繼位在即,也不負諸位同僚殫心竭慮,以正朝廷禮儀,大明祖製”!
禦史左光鬥聞言也是欣然點頭,萬曆皇帝的故去雖然讓他心中略有不忍,可是眼下的他更是期待新皇勤於正事進而中興大明。但是他卻沒有接楊漣的下茬,反而是在眾人無限感慨之時皺著眉頭開口問道:“諸位同僚,先皇故去自有朝廷法典,我等照章辦事即可。但先皇關於陳駿德投敵叛變一事我等該如何應對?而熊廷弼上這封奏章之前並未與我等通氣,亦或是對我等有所怨懟,此事當慎重處置。而那個陳駿德,我們又該如何對待”?
現在的楊漣與左光鬥可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了婆。想必隨著新皇的登基,他們的仕途也定將會是一帆風順。皇太子朱常洛乃是一個厚道人,對於這些為了他的大位奔走多年的大臣,必然報以重用厚待。故而這兩個人說完之後,眾人無不積極地響應號召討論了起來。文人都以儒雅自居,但是今天此地除了有個別的搖頭不語之人以外,其他人都是口無遮攔的破口大罵,但是整體來說對熊廷弼與陳駿德來說都不是很有利。
而在這個敏感時期,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已經回鄉丁憂守製。作為未來太子朱由校的講官的孫承宗,雖是左庶子的他成為了京師東林黨的實際領袖。與未來皇帝搞好關係可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王安為什麼敢挺起腰板了,就是他悉心擁翼即將繼位的朱常洛二十餘年之故。之前孫承宗用學識風骨讓人欽佩,今番卻是帶著些世俗在裏麵了。故而大勝了東林黨人討論過後都是一臉希冀的看著他,因為他們知道,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到來。
孫承宗豈能不知道他們心中所想?但是他還是要做最後的努力,之前錢謙益的決策他就不是很讚同,奈何當時自己是有心無力,今天說什麼也要爭上一爭。想到這裏的孫承宗這才開口說道:“諸位,遼東之事始末我不說大家心裏也都清楚。但是我要說的是朝政不依人情,他熊廷弼為人雖然是有些孤傲,難以相處,但也是正直之臣,不應加以區別對待才是。如今他守遼一載,遼東戰事也是得以控製,若非開原之戰……此事不提。至於他上奏之事,也不過是仗義執言罷了,畢竟讓他睜著眼睛說瞎話也有辱斯文”。
說到這裏的孫承宗故意的停了一下,看了一眼眾人的表情後心中不住的歎氣。令他不能接受的是,在場數十人,竟無一人點頭應允!此刻心中略顯煩悶的孫承宗隻好接著說道:“而那個朱萬良無需理會,但是這個陳駿德咱們不妨試探著接觸一下。此等將才當是我等助力,更何況他還是文人出身,隻要他在遼東越戰越勇,咱們在朝堂上的底氣也是越來越足!但是我要提醒諸位,團結一切力量消滅奸邪、中興大明才是我等聚在一起的緣由,似開原那一仗之事,希望諸位日後切勿再做”!
“此話差矣!諸位,陳駿德雖是文人出身,但現在卻屬勳貴,更何況現在張惟賢那個混蛋對陳駿德也是多加照顧,現在那個陳駿德沒準已經投靠人家了呢。據說那日先皇發火之前張惟賢可是先行求見過的,要不是他,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敢在這個事上做文章!再者說,在座的諸公之中也不乏能征善戰之儒將,何必要去找那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陳駿德呢”?
“是啊,陳駿德此人是敵是友尚不確定,最主要的是他還是熊廷弼的學生,熊廷弼不能在留守遼東了,必須要給他動動地方!但是動其師他陳駿德定會有所反彈,雖然我等不必理會,但是在此等皇位交替之時若是有些波瀾,於朝政來說大有弊端。而觀其作戰風格,也是極其狡詐之輩,故而不宜與他多做接觸,破壞眼下的大好形勢”!
“嗯,王大人所言甚是,要選良將平遼何必舍近求遠呢,袁大人馬上步下遠近聞名,他打仗的時候,那陳駿德還在吃奶呢!袁大人你說說想法,之前也是定下你來接替熊廷弼之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