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內大學的規矩,學生發表論文必須要有導師的署名,經過導師的修改和認可後才能發表在國內著名的論文期刊。
導師張鳴?
他一定會對這片學術論文不屑於顧,認為這是科幻是天方夜譚。讓動物的身體上長葉綠素用於呼吸?研究這個的人不是傻了就是瘋了。
因此,導師原因和國內的學術氛圍讓沈淮沒有辦法將雜誌完全放心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上。
沈淮的論文用全英文書寫,所有的實驗數據和影像記錄都穿插在每一個實驗步驟之間。
早晨六點,最後再一次檢查論文後,沈淮以江城大學研究者的名義並署名HuaiShen將論文用郵件發送到英國的《Nature》(自然)雜誌郵箱。
柴狗已經從夢中醒來,它擺著湊到沈淮滿前表示親熱,沈淮給柴狗準備了一些白飯,又洗了把冷水臉醒醒神。
沈淮從實驗室抽屜裏拿出一管針劑,換身T恤出門,今天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江城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住院部十四樓306病房。
一名枯瘦的老人安靜地躺在靠在窗邊的病床上,他的喉部被切開插入呼吸管道,老人陷入深度昏迷,對外界的一切毫無感知。
沈淮用溫熱的毛巾替老人擦拭了下嘴邊的汙物,坐到床邊打通了張毅的電話。
“我來了,辦公室等我。”
十四樓醫生辦公室,張毅看到沈淮後摘下口罩,輕輕地歎口氣。
沈淮表情嚴肅,問道:“伯父的情況怎樣,沒有沒有好轉。”
張毅搖搖頭,打開了牆上的背光燈,上麵是兩張肺部X光片。
指著肺部的陰影,張毅說道:“間質性肺炎晚期是不可逆的,現在他的左肺已經完全纖維化,沒有舒張功能,右肺還有15%能工作,支撐到現在已經是奇跡了。”
聽到了如此嚴重的病情,沈淮沉默。
老人名叫張林山,是張毅的父親,也是沈淮的高中生物老師。張毅在江城醫科大學繼續深造研究生後,也將重病在床的老父親從小縣城接到了醫療條件更好的附屬醫院。可是晚期間質性肺炎是絕症,在醫院裏也僅僅能延長他痛苦的生命而已。
“行了!”張毅拍拍沈淮的肩膀反而寬慰他,說道:“大家都盡力了,順其自然吧!高考恢複前家裏窮,他在小煤礦呆了十多年,可能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
沈淮緊緊盯著肺部X片,間質性肺炎的病理就是肺部纖維化,讓病人失去呼吸的能力,病人臨死之前,會因為呼吸困難供氧不足而死去,這是非常痛苦的一段曆程。
如果要讓病人好轉,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病人的血液裏氧氣含量恢複到正常值。
真的沒有救了嗎?
沈淮從包裏拿出綠色的針劑,對張毅說道:“實驗成功了,可以試一試,但是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