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淩一番話開場,眾士子們聽的很清楚,想不到燕王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今日主題,絲毫不繞彎子,一些想在燕國大幹一番的青年,有些暗自激動。
這時一位青衣士子起身拱手問道:“在下魯國士子孟歌,請問燕王,我等前來燕者,所學各異,可謂諸子百家,都有研習者,燕國又把我等按照不同學術單獨區分閣院,在下鬥膽問一句,燕國即將推行的變法,究竟要用哪一家?是儒、是道、是法?流派分支眾多,另外其它陰陽、縱橫、墨家、名家、醫家所學者,可有任官機會?”
辰淩聽過後,微微一笑道:“問的好,我燕國變法,不同於以往楚魏韓變法,與現在趙國的‘胡服騎射’也不相同,而是完全符合燕國的一種法令,目前簡單概括為十論,就是先從這十點為突破口,以點擴麵,逐漸推進,方才這位士子提出的疑問,在《官製論》中就可以解答。”
“除了朝廷保留九卿製外,中央新設樞密院、政事堂、三司,各設樞密院指揮使、政事堂丞相、三司使,主職有正副之分,這三種新職能部門分別掌調兵權、政事、財務戶籍,另設立了禦史台、刑部獄司、學士院、科研院等,根據諸子百家精修的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職能部門。”
“比如儒家修學術,講仁禮,可以入禦史台、學士院、政事堂;法家擅闖經法律令,可以入典客卿、刑部獄司等;墨家以及能工巧匠,精通各種巧技,燕國同樣大力褒揚,可以入科研院、軍械局、船舶局任職;精通財政算術者可入三司;名家、縱橫家可入外交方麵;醫家士子入醫藥局。”
“如果有人淡泊名利,如道家者、陰陽術者,不願意做官者,可獲得爵位,享受俸祿,在燕京學府任教,這是燕國即將建立的學府,裏麵會容納諸子百家,傳授學術,為國家培育人才。”
眾士子們都聽懵了,什麼樞密院、政事堂、三司?根本沒聽過,還有那些禦史台、刑部獄司、學士院、科研院等等,也一概不知,這個燕國,還真有些意思。
不過也有幾位士子,站起身來,冷笑道:“燕國變法,巧立這麼多名堂,實在可笑,亙古未有,變法不會行得通,與其在這浪費時間,不如去趙國、齊國碰碰運氣。”
“就是,聽說七國會盟之後,各國準備要討伐小國,需要謀士、策士,正好去建功立業,不必困在這貧弱燕國……”
先前幾人起哄,跟著有十多人都起身,嚷嚷著要走。
辰淩平淡一笑,不以為然道:“人各有誌,強求不得,感謝諸位這些日子在燕國受苦,每日五十兩黃金,作為盤纏費,資往它國。”
其實辰淩也沒打算都留下,因為這樣的求賢令,湧入這些士子,什麼樣都有,不乏濫竽充數者,還有一些吃不了苦,留下了也是累贅、窩囊廢,還不如早早打發掉。
有侍衛端出幾盤黃金站在門口,但凡離席要走的人,都可以拿到黃金。
“走就走,還擔心去別國沒有高爵位嗎?”十多人挎著行囊,走到門口,拿了一份辛苦費,出門揚長而去。
門口那些侍衛冷豔看著這群烏合士子們,滿眼鄙視之色。
這時有一位藍衣士子站起來問道:“請問燕王,古往今來,士農工商,以外皆為賤民,不知燕國新法如何規定百姓的等級,剛才聽燕王口中,淫工巧匠似乎都能任官職,均拿俸祿,敢問燕王,將我這些士子與那些低微身份平等視之,是何用意?難道要違背周禮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