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1 / 2)

辰淩說完典故後,這幾位軍機大臣都是智慧聰穎之輩,頓時就明白了燕王的想法。

三人成虎,很具有說教意義,範睢、樂毅、蘇秦等人都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揣測出燕王對廉頗仍很信任。

不過這件事,仍有許多蹊蹺之處,不能光憑信任就可以,萬一廉頗真有異心,到時候會牽扯到燕國的生死存亡,這等動搖國家之根本的大事,不可能隻憑對某個人的人品信任,把一國之命運,壓在人性善麵上,這樣隻會加速國家的滅亡。

身為帝王,既要信任臣子,更要講究證據、客觀事實,讓其它大臣心服口服,否則以後有異心的臣子,就會借君王的信任,真的搞起陰謀政變,到那時,王室皇帝死都不知怎麼死的。

“君上打算如何處理這件事,要不要調離廉頗,還是再派一位重臣,前去監督,調查此事?”

雖然不一定判斷廉頗真的有詭,但誰也不敢說,一點事沒有,否則就不會有三方證詞,一起指向他了。

辰淩沉思一下,說道:“寡人懷疑這是白起等人的離間計,不過暫時還沒有證據,這件事,不能完全信任廉頗,也不能屈打成招,所以試探一下,也是必要的,寡人打算將計就計,趁機吞掉數十萬的秦軍。”

幾位重臣都是一驚,虛心請教,聽君王如何布局。

辰淩說道:“關於廉頗叛亂的謠言已經傳開,如果朝廷一點動靜也沒有,就不正常了,寡人打算派一支人馬,前去營地宣召書,暫時收押廉頗入京,再派一個年輕將領去主持大營防務,這樣就能使白起等人掉以輕心,準備殲滅我前線的十幾萬人馬,到時候,我軍佯敗,把秦軍引入第三道防線,然後進行伏擊,消滅秦軍大部分主力,再反攻河西之地,大局既定!”

蘇秦、樂毅等人聞言,都是眼神一亮,覺得是個好計策,明撤暗伏,引秦軍追擊,到時候集中兵力消滅。

“那廉頗真的要押送回燕京嗎?”

辰淩微微一笑道:“當然不用,中途會掉換一個身形差不多的易容替身,迷惑世人,暗自將廉頗調回第三條防線,主持伏擊秦軍的任務,這就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即便這幾位大臣沒有聽過最後一句的成語,但還是能咬文嚼字出一些深意,瞞住秦軍,以計還計,反讓秦軍吃下大虧。

“那前線派哪位將軍去才好?”

“此人要年輕,在軍中沒有什麼名氣,好讓秦軍輕視,而且此人要識大局,聽王命,一絲不苟執行這套策略,不得私自行事。一些有自己個性的年輕將軍,絕對會誤事,用不得,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辰淩說出了關鍵。

畢竟許多年輕將領,雖然口頭上答應很好,一上了戰場,自比天高,渴望建功立業,超越前人,往往不聽後方的計劃,私自指揮大軍,盲目建功,最後反而被消滅,落個自刎謝罪的下場。

這樣的年輕將領死不足惜,不值得同情,卻影響大局的戰略,令人氣憤。

樂毅拱手一禮道:“啟稟君上,荊燕有一族弟,名叫荊琦,如今在禁軍中做偏將,負責管轄燕京東、西城門防務,臣與他有關幾麵之緣,觀其人品正直,穩重踏實,很有抱負,是個將才,不妨召入宮內,把這個計策說出,看他能否勝任?”

“也好,寡人派內侍立即去宣荊琦入宮,一起商談滅秦大計。”辰淩立即下了口諭,一名內侍官匆匆出宮去找人。

“君上,這條計策定了下來,但要實施,恐怕有很多難點。”蘇秦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