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熱得有道理(1 / 2)

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熱得有道理

世界態勢

作者:周建 孔剛

在5月25日的布魯塞爾峰會上,歐盟委員會新主席人選成為歐盟領導人與各國首腦熱議的話題。範龍佩在峰會結束後表示,現在提名下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還為時尚早,近期他將與歐洲議會各大黨團協商新一屆主席人選。顯然,歐盟各成員國對新任主席人選的意見不一致,各有各的算盤,範龍佩協調工作的難度不小。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任期將於今年下半年到期,因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這個職務瞬間炙手可熱起來。

歐盟委員會曆來被視為一體化的發動機,是歐洲建設最高水平的體現。作為歐盟條約的捍衛者,歐委會負責確保歐盟法律的執行;作為歐盟內部的推動機構,歐委會被賦予動議權,可以向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提出立法、政策以及行動計劃草案。此外,歐委會還負責實施歐洲議會以及歐盟理事會的決策。簡言之,歐盟委員會身兼四大要職,即歐盟條約的捍衛者、一體化的發動機、頭號行政機構以及歐盟的國際代言人。因此,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花落誰家:新主席人選浮出水麵

首先與確定歐盟委員會新主席一職直接相關的就是歐洲議會選舉,這是因為2009年生效的《裏斯本條約》大幅度提高了歐洲議會參與決策歐盟重大事務的權力,其中包括介入歐委會主席選舉事宜。就像本次歐洲議會參選口號喊出來的那樣:“這一次有所不同!”無論具體立場和政策取向如何,歐洲議會各黨團都把推出自己的代表以競逐歐委會主席寶座視為會議選舉落定後的頭等大事。

本次歐洲議會選舉後擁有最多席位的歐洲人民黨推出了經驗豐富、頗負盛名的讓-克勞德·容克作為候選人。這位盧森堡前首相是歐洲當代任職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同時還曾長期擔任“歐元集團”主席並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所擔當,可謂資曆極為深厚。作為在戰後歐洲複興浪潮中成長起來的領導人,容克篤信歐洲事業和一體化的偉大價值。雖然在意識形態上屬於中右翼,但容克並不相信自由市場是萬能的,因此還獲得了“最具社會黨色彩的中右政治家”稱號。在歐洲人民黨都柏林大會上獲得歐委會主席競選提名後,容克激情澎湃地闡述了自己的歐洲願景,他表示自己“極為厭惡將歐盟南北一分為二的想法”,“要在歐洲架設橋梁並推進共識”。

歐洲議會第二大黨團社會黨也推出了一位重量級政治家——前社民黨團領導人和現任歐洲議會議長的馬丁·舒爾茨。這位誓言要擔當歐盟“大掌櫃”的政治家,其身世具有非常濃厚的歐洲色彩。其出生地附近便是德國古城亞琛(曾經是查理曼帝國的都城),可謂是中世紀的歐洲首都。同時,舒爾茨又在靠近比利時、荷蘭的邊境地區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法語、荷蘭語、英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語言天賦極高。舒爾茨31歲便成為西德北威州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進入歐洲議會後更是平步青雲,先後擔任了德國社民黨團和歐洲社會黨團領導人,直至2012年以高票當選歐洲議會議長。在羅馬大會上接受了歐洲社會黨的提名後,舒爾茨鄭重宣布自己參選歐委會主席的目標是“為歐洲人民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促進年輕人就業並推廣公平的工資分配”。此外,舒爾茨還誓言要消除歐盟國家間的貧富差距,打擊稅務腐敗並使歐洲的銀行體係更加安全。

除人民、社會兩大黨團外,其他支持歐盟的中小政治力量也積極推出自己的候選人,這顯示出他們對歐洲事業的信任。例如歐洲左翼黨團推出了齊普拉斯。這位年輕而又雄心勃勃的政治家雖屬於激進左翼,但卻並不質疑歐洲,而是提出了若幹國有化的具體主張;歐洲自由民主聯盟推出了伏思達。這位比利時前首相在歐洲知名度很高,年輕時便被譽為“少年撒切爾”,長期以來更因其強烈的聯邦主義色彩而備受矚目。他在歐洲議會選前表示將“痛擊疑歐主義者並推動一個聯邦製的歐洲”;綠黨也不甘落後,他們推出了一男一女兩位候選人,法國人博韋和德國人凱勒。綠黨聲言要努力改變歐盟高層中男性比例過高的問題,實現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