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羅申科時代的烏克蘭:新總統VS老難題(1 / 2)

波羅申科時代的烏克蘭:新總統VS老難題

世界態勢

作者:張弘

6月2日,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億萬富翁波羅申科當選總統。對於飽受政治動蕩和武裝衝突折磨的烏克蘭來說,新總統的產生化解了政權更迭之後的合法性危機,為穩定東部局勢提供了新的可能。當烏克蘭進入波羅申科時代,各方關注的焦點也轉向新總統將如何破解困擾國家發展和穩定的老難題。

新總統的不同之處

2014年的總統大選是烏克蘭獨立以來最獨特的選舉,在克裏米亞半島脫烏入俄之後,烏克蘭東部爆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國家遭受著嚴重的主權危機和經濟危機。波羅申科在選舉中提出的口號是“新生活”,他的不同之處在哪裏呢?

寡頭出身的政治家。與俄羅斯一樣,獨立後的烏克蘭也實行了迅速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將大部分的經濟核心部門以低廉的價格賣給少數“自己人”。這些新興資本家不僅壟斷著國家經濟命脈,還繞開製度控製著國家政治。多數的烏克蘭寡頭們喜歡躲在幕後,通過資助政治家和政黨來操縱政府決策,實現利益輸送和保全。波羅申科不同於其他寡頭,更熱衷於直接參與政治活動。

自庫奇馬時期開始,身為寡頭的波羅申科就已經涉足政壇。1998年開始在議會中親庫奇馬的政黨——社會民主黨中擔任議員。2001年12月以後,波羅申科與庫奇馬決裂,轉而支持親西方的政治家尤先科,並與之一起創立親西方政黨——“我們的烏克蘭”。該黨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得了最多的席位,波羅申科也因此在議會中擔任了重要的預算委員會主席一職。由於其在2004年的“橙色革命”中堅定地支持尤先科,2005年開始他成功地進入烏克蘭政壇的第一陣營,曾經擔任過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議會中的銀行與金融委員會主席和央行行長。波羅申科在2009年還曾經擔任過六個月的外長職務,積極主張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洲一體化政策。到了亞努科維奇執政時期,波羅申科同樣沒有錯過參政的機會,曾一度在阿紮羅夫政府擔任經濟部長。隨後,波羅申科又回到議會中擔任歐洲一體化委員會主席。俄羅斯媒體曾曝光,波羅申科是親西方的獨立廣場示威活動的最主要支持者。

與其他候選人相比,波羅申科的經商和從政經曆還算清白,沒有留下嚴重的政治錯誤和腐敗醜聞,顯赫的財富光環讓波羅申科具有實施新政的物質基礎。在烏克蘭獨立20餘年的曆史裏,曆任總統都遭遇了腐敗醜聞的困擾,選民對於政治腐敗的反感早已超越政治本身。在此次參選的候選人中,相對清白的發家史也成為選民投票支持他的理由之一,讓這位“不差錢”的候選人最終脫穎而出。

實用主義的政治哲學。商人的行為邏輯很簡單,就是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實用主義的政治行為哲學不時地反映在波羅申科的從政經曆中,理性和妥協成為其參政的主要特點。不同於其他政治家,波羅申科身上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色彩要相對弱一些,因此無論是西方學者還是俄羅斯學者,都認為波羅申科可能更容易打交道。

波羅申科在處理商業合作過程中不僅能夠與西方夥伴進行合作,也善於發現俄羅斯市場的機會。波羅申科旗下的“羅申”糖果不僅主要市場在俄羅斯,而且該公司還在俄羅斯境內設廠進行生產。其個人經商和從政經曆似乎也證明了其實用主義的行為哲學。波羅申科曾是庫奇馬時期親政府的議員,而後又成為尤先科最親近的支持者,在尤先科執政時期擔任過國家安全與國防秘書、央行行長和外長。在亞努科維奇政府中擔任過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長。2013年爆發了反亞努科維奇的廣場示威活動後,波羅申科還是第一個公開站出來支持示威者的寡頭。可見,波羅申科不僅是一個親西方的民族主義者,還是一個實用主義政治家。他既能夠與親俄羅斯的總統進行合作,也能夠在親西方的總統麾下擔任政府要職。

波羅申科在此次大選中更是熟練運用妥協合作之道。在選舉登記之前,波羅申科就與其長期支持的民主運動黨領導人克裏欽科進行合作,利用克裏欽科的退選將民族主義選民集中在自己的旗下,通過與親俄羅斯寡頭科摩羅夫斯基的政治談判,爭取了部分東部選民的支持。在獲勝以後,波羅申科立即將來自競爭對手季莫申科陣營的臨時總理亞采紐克留任,分化了季莫申科的議會陣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黨團議會席位不足的缺陷。

困擾烏克蘭的老難題

自獨立以來,烏克蘭在內政外交上就麵臨著諸多難題。每一任總統都需要麵對。波羅申科作為新一任的國家領導人同樣繞不開這些老難題。

首先,處理好外交上的東西方抉擇。烏克蘭在地緣板塊上處於俄羅斯與西方的中間地帶,獨立以來一直是雙方爭奪的目標。曆任烏克蘭領導人都在利用東西方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謀求在夾縫中爭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麵,烏克蘭在政治上傾向於實現與歐洲的同質化。歐盟在政治民主化和經濟市場化上具有明顯的製度優勢。單純依靠自身國內力量推動政治民主化的嚐試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公民社會和政黨政治的不成熟,政治腐敗和街頭政治幾乎成為烏克蘭20餘年的代名詞,“顏色革命”和對俄關係一次又一次地把烏克蘭社會撕裂成東西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