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後……
台海關注
作者:張順
5月25日,蔡英文以8.541萬票、93.71%的超高得票率當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成為黨內“共主”,將有助於民進黨的派係整合、世代交替與黨務改革,並為年底島內進行的“七合一”選舉、蔡英文競逐2016年“大選”提前整合黨內勢力、積累政治能量。
有利於民進黨派係整合
蔡英文屬“非典型政治人物”,具有整合民進黨內派係的先天優勢。
一方麵,蔡英文在民進黨內沒有特定班底,較易取信於黨內各派係。“派係共治”是民進黨的一大特點,它有助於民進黨發揮集體智慧、吸納各方力量,但也造成了派係間因利益衝突、爭奪而削弱整體戰鬥力的局麵。蔡英文之外的曆屆民進黨主席由於都有特定的派係背景,因此缺乏令各派係信服的公信力,往往無法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而蔡英文屬於“非典型政治人物”,沒有自己的班底,反而在政策製定、利益分配方麵更能讓各派係為我所用,維持派係平衡。事實上,蔡英文在2008年至2012年兩任黨主席期間,就是從各派係“借將”組成領導團隊,蔡英文本身也成為派係利益衝突的緩衝點,使民進黨的整體戰鬥力得到提升,迅速扭轉民進黨2008年下台後的頹勢。此外,民進黨內兩位大佬蘇貞昌、謝長廷主動退出此次黨主席選舉,蔡英文高票當選,其黨內“共主”權威大增,這將更有利於蔡英文整合黨內各派係。
但另一方麵,蔡英文在黨內的派係整合也麵臨很大的阻力。其一,蔡英文與蘇貞昌、謝長廷的競合關係複雜。蘇貞昌退出民進黨主席選舉,不代表其放棄2016年“大選”。《聯合報》、《中央日報網絡報》等島內媒體大多認為,蘇貞昌此舉是“以退為進”,把黨務改革、兩岸政策調整等燙手山芋丟給接班的蔡英文,自己則卸下包袱、積累政治能量,伺機東山再起。同時,謝長廷在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上著力甚深,不會輕易放棄這一政治舞台。因此,蘇貞昌、謝長廷都不會全心全意為蔡英文抬轎,蔡英文就任黨主席後,未來如何整合蘇係、謝係是一大難題。其二,各派係利益衝突很難化解。目前,民進黨2014年縣市長選舉的多數黨內提名名額被“新(潮流)係”囊括,這引起黨內其他勢力對“新係”的強烈不滿甚至圍攻。而“新係”是黨內最大派係,蔡英文又不得不倚重,這使蔡英文麵臨兩難抉擇。
加速民進黨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是蔡英文黨改的政策重點,也符合蔡英文的一貫做法,蔡英文掌權勢必會推動黨內權力生態的世代交替。
世代交替一直是蔡英文黨務改造的重要一環。早在上屆黨主席任內,蔡英文就曾提出世代交替的政策訴求。此次在黨主席選舉的政見辯論會上,蔡英文也主打以“讓青壯世代參與決策過程”為重點的黨務改革。在當選本屆民進黨主席的宣言上蔡英文同樣強調了黨改“年輕化”的方向——“未來中央黨部的人事安排,青壯世代要負起更重要責任”。
蔡英文向來注重提拔中生代。為培植自己的班底和人馬,蔡英文在前兩屆黨主席任內不分派係提拔了大批中生代充實自己的領導團隊,包括“新係”的蔡其昌、鄭文燦,謝係高建智,原“正義連線”的陳其邁、蕭美琴和鄭麗君等。目前民進黨內世代交替的呼聲高漲,蔡英文繼續重用中生代也是大勢所趨。
此外,民進黨主席選舉本身就是世代交替的一個方麵。有輿論認為,蔡英文當選黨主席,而蘇貞昌、謝長廷等“律師時代”退出權力核心,表明“黨主席已經完成世代交替”。
將民進黨黨務改革提上日程
目前,民進黨在黨務改革上麵臨巨大的壓力,蔡英文當選黨主席後,黨務改革是她亟需推動的核心課題之一。
三月“反服貿”學運後,民進黨黨務改革勢在必行。隨著“反服貿”學運掀起高潮,民進黨的民調不滿意度爆升,外界輿論以及謝長廷、鄭文燦、林淑芬等黨內人士強烈質疑民進黨被“公民運動”“邊緣化”,黨內外要求民進黨進行檢討、改革的聲浪驟起。蘇貞昌隨後提出“厘清問題、提出方案、落實執行”的“三階段黨改”政策,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在黨主席選前對“三階段黨改”進行具體說明,將其分為“黨的政策、價值及路線,黨的組織調整與經營,黨與公民團體之關係,黨與年輕世代之互動,新型態網路與文宣動員”五個方麵,彙集了103件具體改革內容,宣稱“於黨主席交接時交給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