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涅?勩厴?(1 / 2)

東海半島上有一座莊園,兩麵環海,一麵背山,四季宜人。

這裏住的是個姓向的商戶,靠著勤懇致富後,祖輩三代就住在了此處。孩子們成天打鬧嬉戲,男人們則時常出門經商,半年才回一次家,女人們則看著孩子並日日織錦。旁係家屬和傭人們則忙碌耕種與飼養家禽,偶爾到了漁期也會出海捕魚。上下三十餘口人不愁衣食住也不貪圖更多所得,過得很是舒心快活。

久而久之,這片樂土也被路過的其他人發現,他們有的駐足停留,或在莊園附近也建起了自己的小家。所有人都與最初住在此處的向氏家族相處融洽,逐漸這裏變成了一個小村落,而向氏家族自熱而然地成了這個村子的核心。

有一日,一頂金轎子被抬到了村口。裏麵走下來的人錦衣玉袍,還有眾人簇擁攙扶。他踱步觀賞著向家莊園的景色,著實被迷倒了。而海的另一邊,在眼睛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另一片陸地,那是另一個國家的領地。此人正是當朝丞相,他到這小小的半島上來,本是為了勘察地形以決定如何與對岸之國談判。誰知,卻看到了如此人間仙境,不由讓其大為驚歎。

回程後,他並未向任何人提起心中所願。但身邊的人總能猜出一二。其中就有人將丞相所見轉述給了他國的來使,那人就是王仲衍。

待談判桌前,來使暗示丞相,若能助其攻占東海半島,便將那座莊園贈與丞相,並且兩岸通商可以更為快速便捷。作為一國之相,又豈能不知國之邊境並非兒戲。隻是身在都城,四麵城牆,日日政務繁重,讓他無時不刻向往著那人間仙境的生活。就如同鬼使神差般地他竟然就簽下了與來使的私下協議。當然,來使不會真就從大海彼岸帶一支軍隊去占領半島,而是要求丞相也派出一部分人裝扮做他們的軍人以攻陷半島。

恰逢商隊回歸,男人們帶著一行人提著大包小包往家裏趕,向隆則和幾個兄弟姐妹一起蹦蹦跳跳地趕出門跑到村口外迎接父親的隊伍。大家其樂融融地準備著夜裏要用的飯菜,男人們分享一路上的見聞,女人和孩子則訴說家常瑣事。

“向隆,在家有幫你娘幹活嗎?”父親嚴聲詢問著。向隆一嘟嘴,撒腿就逃。母親在一旁笑著搖頭,“就這孩子,跟個小潑猴似的,天天就想著怎麼玩兒,都十三歲了琴棋書畫沒一個學會的……給別人家添麻煩搗蛋的本事倒是真有一套,這不,前不久又把老韓家的菜壇子打碎了!還帶著村裏其他孩子一起去海裏遊泳,真怕他會出什麼事兒……咳,真擔心他將來能不能繼承家業呢!”

父親無奈地笑了笑,“算了,還是個孩子嘛……等他到了十五,我寧可空下手上的活也會好好給他收骨頭的!”

海麵上傳來嗚嗚的聲響,大家都以為是風聲,沒人理會。

夜幕尚未降臨,天色黃昏,村口不遠處的碼頭數隻小船停靠了過來。有的村民發現了異樣,便在遠處觀望著。誰知,過不多久,陸地上也來了一隊人馬,來勢洶洶,不知是何來頭。

村民趕緊跑去向家彙報,男人們則帶著武器一同出去瞧個究竟。

隻是,還未等到他們看清楚對方的麵孔,一支支燃燒著的火油箭就刺穿了數人的胸膛。

瞬間,火海一片,悲鳴四起。

女人和孩子們在屋子裏聽見了聲音,衝出大門想一看究竟。

幾個男人衝了回來,讓女人們帶著孩子馬上逃離此處。隻是,兩麵環海一麵背山,又該往何處逃?若往山上逃,這座山那麼小總會被人迅速找到,若是失了山火更是無處可逃,於是有人提議,幹脆就駕著船往海路上逃,去往附近其他陸地暫避也好。

說罷眾人就開始收起了船錨駕船而逃。

隻是,他們沒有料到,在海上,早已埋伏了敵軍的船隻。

瞬間,海上染紅了一片。不隻是火光的紅色,還有血液的紅色在海水中擴散開。

一支箭射中了向隆的後背,他還想抓住母親的一瞬間卻又看見了母親的頭上竟然橫穿過了一支箭——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打擊加速了他失去意識的速度,就這樣倒在了船上一堆堆的屍體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