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錦濤要求:兩會新聞報道要盡量壓縮領導同誌報道篇幅(2 / 2)

對我國傳媒而言,增強世界性眼光是其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國媒體的世界性眼光必須堅持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之路。

首先,按照社會主義新聞觀掌握好“把關人”技巧。把關人技巧其實就是人為處理的過程,也即傳播者對信息的把關。由於各種利益的糾葛,在傳播外部信息時,人為處理極易受到外界的壓力而形成傳播偏見。如日本媒體對南京大屠殺的“健忘”;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總是局部地展示現存的負麵現象。我們認為,我們的媒體在傳播世界性新聞時,必須避免這種不符合本國利益和新聞傳播規律的人為處理。

其次,在業務上,縮小知識溝。研究發現,多種因素造成信息傳播的知識溝現象,但是受眾基於利益需要而產生的興趣或動機是導致知識溝的主要因素。為了縮小知識溝,媒體需要創新傳播技巧。比如通過分眾化傳播、本土化傳播,甚至通過刺激性傳播和情景式傳播來縮小傳播中的知識溝。

最後,走自己的路,增強議程設置。在全球一體化傳播同質化的背景下,議程設置必須創新,否則受眾極易形成“審美疲勞”,影響傳播效果。

(摘自《新聞與寫作》 文/時統宇)

植入式廣告應更顯智慧

植入式廣告作為對傳統硬性廣告的一種進化與升級,已經成為廣告發展的潮流之一。但植入式廣告意味著智慧與規劃,絕不是簡單的擺入和拚貼。

植入式廣告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傳統硬性廣告的一種進化與升級,是為了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知品牌訴求、接受廣告影響。麵對硬性廣告,受眾已有防禦機製。植入式廣告的興起就是想給傳統硬性廣告披上一件隱身衣,通過與適當接受環境的高度融合,在不“打擾”受眾的同時,化解其防禦,滲透其心智。因這種優勢,植入式廣告已經成為並還將繼續作為廣告發展的潮流之一。

但植入式廣告意味著智慧與規劃,絕不是簡單的擺入和拚貼,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越來越多的用“植入式”這個詞代替曾經用的“置入式”這個詞,“置”太粗放,“植”方顯精妙,要想“植”好,要找到、要具備,乃至要培育可“植”的土壤。觀眾不是不能接受植入式廣告,而是不能接受廣告植得太粗糙。

麵對觀眾對植入式廣告的批評與質疑,媒體、企業應該踏踏實實地研究植入式廣告的規律和藝術,吻合人們的收視心態,讓植入式廣告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態和廣告形態。

(摘自《人民網》 文/喻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