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白
美
作者:姚秦川
七月,天氣炎熱。此時,在鄉下的田畦旁、壟溝邊、菜地頭,隨處可見盛開著的白色的韭菜花,一片片,一簇簇,繁華熱烈,隨風搖曳。正午的驕陽打在密集的花蕊中間,潔白,耀眼,光彩奪目。有成群的蜜蜂飛入花叢,鑽進鑽出,辛勤而歡快地忙碌著。
在我們那裏,有這樣一句諺語:“六月韭,牛吃吐。”意思是說,六月的韭菜,早已失去了二月時的鮮嫩,三月時的翠綠,四月、五月時的飽滿多汁。待到六月,包括其莖和葉,都已失去水分,變得幹裂、粗糙,口感極差,就連牛吃了,也會吐出來。所以,一進入六月,是沒有人家去割韭菜吃的。
當然,我們不吃六月裏的韭菜,並不代表我們不再管它,不再親近它,任由其自生自滅。我們是在安靜地等待韭菜抽薹開花,我們盼望能吃到那惹人愛憐的嬌嫩的韭薹和韭花。
等待韭菜開花,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是急不得躁不得的,它磨的就是你的性子。有時,你越是盼望它早點開花,它越不開;然而,當你一賭氣不理它時,它卻一夜之間,蓬蓬勃勃地張揚了一地。
韭菜花開的時候,一根光滑細長的莖,頂著一蓬攢聚在一塊兒的花朵,白中帶粉,粉中帶綠,多數含苞待放,樸素淡雅。它的花期有時可長達一個月。放眼望去,潔白如雪,樸素淡雅,甚是壯觀。這時,你就可以隨意地采上一把回家,那花朵放入熱油,等出了濃鬱的香味,再及時倒入手工麵條的湯鍋,那香氣就溢滿了半條街。既原始古樸又天然純粹的香,把路過的人都裹挾住。此刻,心底的幸福,如同裂開的石榴,舒舒服服的熨帖。
追溯中國人吃韭菜的曆史,當開始於春秋時代。《詩經》裏說:“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仲春時節,用小羊和韭菜祭司寒之神,可見韭菜在中國食用的悠久曆史以及在當時的珍貴。而韭花在漢代就有記載,《齊民要術·種韭》引漢代崔寔《四民月令》說:“七月,藏韭菁。”“韭菁”即韭菜花。七月,是到了該吃韭花的時候了。
漫步在田間地頭,隨意摘來一朵韭菜花,細細來看,它是樸素的純白,白而不假,白而不妖,白而不膩,就像冬天的雪花,自然的純白。它沒有濃鬱的花香,可心中早已滿溢芬芳;它沒碩大的花朵,卻讓人目不轉睛、戀戀難忘;它沒有別人的嗬護,卻依然可以嫋嫋婷婷、典雅端莊。它的樸素與純粹,早已於不知不覺間,根植在心底。
摘自《渤海早報》201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