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工作消極(1 / 3)

範局長有點明白了,原來華子建對自己的工作消極是有點意見了,所以想拿自己開刀,他雖然有冷縣長撐著,但冷縣長在人事權和常委會上卻沒有多大的力度,範縣長忙說:“華書記,我手上有兩筆單子啊,一個是喬董事長那幾百畝征地,還有今天你說的那個也是20畝,這都不小,夠我們忙一陣了。”

華子建眯起了眼睛,看看他說:“你說今天那個要20畝土地的,他找過你了沒有?”

範局長忙說:“找過了,找過了。”

華子建點下頭:“那這樣吧,你看這個20畝的征地,你多久可以辦下來,要是這個辦好了,喬董事長那幾百畝緩一下倒沒什麼關係。”

範局長說:“這個簡單,我一周之內保證辦好,但問題是他要的是中腰子一溜,這以後喬董事長那地就沒辦法劃分了,我主要是考慮這個問題。”

華子建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說:“你到現在還不能理解我的意思難道非要讓我換個理解我想法的人坐在那裏辦公啊?”

範局長心裏一陣的收縮,冷汗就出來了,是啊,搞了半天華書記壓根就沒有的打算給喬董事長賣地,自己還老糾纏在這個問題上,現在是非常時期,搞不好自己就到人大去了,還管什麼冷縣長的交代。

他就結結巴巴的說:“我理解,我理解,就請華書記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把事情辦好。”

華子建淡漠的看這他,看了很久才說:“這20畝你盡快辦理了,這樣我才能在必要的時候幫你說上話。”

範局長不斷的點頭說:“謝謝華書記,我一定按你的指示,盡快辦理,盡快辦理。”

就在華子建和範局長談話的這個時候,秋紫雲也接到了冷縣長的彙報,冷縣長告訴她,華子建準備把那塊地賣給別人了,對方今天已經去辦手續了,自己在這頂著的,但恐怕自己頂不住華子建。

秋紫雲默默的放下了電話,心中的怒火就騰騰的升起,這個華子建太可惡了,自己幾次苦口婆心的教誨,他都當成了耳邊風,他依然在固執的按他自己的思路走,一點都沒有顧忌到我的感受和處境,看來,自己必須對他施加更大的壓力了。

在這個時候,秋紫雲其實也是有點沮喪的,回想幾個多月前,自己接到組織任命時,是那樣的興奮,情緒飽滿,躍躍欲試,對新工作充滿期望和夢想,甚至誌得意滿地認為,做為一位官員,一位一步步從基層踩著泥土,踏著荊棘走過來的普通官員,現在成為北江省一位高級幹部,至少在仕途奮鬥這一點上,自己成功了。

成功這個詞,並不是男人的專利,就象婚姻對於女人一樣,常常有一種宿命的味道,很少不以它為終極目標的。

成功這個詞,常常蘊含著很多無法言說的東西。有些人以有錢為成功,有些人以攝取權力為成功,有些人追求的是名聲,有些人追求的是心靈安寧,但是成功到底是什麼呢?怎樣才能算成功呢?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統一的標準。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盡管你還弄不清楚這些問題,但成功膜拜已經猶如一劑毒藥,讓你用成功與否去判斷所有的人和事了。

但是在當上柳林市委書記的這段時間裏,秋紫雲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淺薄和幼稚,成為堂堂的一市老大後,自己並不覺得比以前的日子更加舒心和滿足,反而更加忐忑和壓力,事事患得患失,瞻前顧後,或者,可以用貝多芬一句話來做詮釋: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秋紫雲也在很多時候自己反省自己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似乎隻是一個庸碌的官僚,遠比不上自己以前的工作,踏實,健康,向上。而自己現在有點畏手畏腳,老想著怎麼很好的保住自己的位置,這才是一種悲哀。

這些反省讓秋紫雲感到愧疚和不安,感到惶恐,但是,自己有什麼辦法呢?在這個權力場中,隻能是如此,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高,也隻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多的做一線對得起良心和對得起老百姓的事情,假如自己連權利都丟失了,還談什麼理想和良心,那時候,就算你有良心,也沒有地方可用了。

秋紫雲就這樣為自己找著理由,但無法說服和寬心自己,最後,無一例外地把自己弄得沮喪不已。

算了,不去想這些問題了,秋紫雲的思路又一次回到了華子建這件事情上,她叫來了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劉嘉偉,這個人過去一直是秋紫雲派係的得力人手,在很多時候,秋紫雲想要了解和插手市政府的工作,都會從他這個地方下手的。

副市長劉嘉偉長得挺瘦,蠻精神的,戴副眼鏡,整個就是一副知識分子的氣質,他走進了秋紫雲的辦公室,兩人坐下後。

都寒暄了幾句,秋紫雲就突兀地說:“虛話說完了,現在咱們談正事。”

劉副市長沒有說什麼,他在等待秋紫雲的下文。

秋紫雲就很認真的對劉副市長說:“老劉,做為一個市裏的主要領導,要對全市的各項工作負責,並不僅僅是一個穩定的問題。不發展經濟,矛盾永遠都會存在,我們不應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根本上想辦法解決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經濟。”

劉副市長讚同的點點頭說:“不錯,經濟是龍頭。”但他知道,這不是今天秋紫雲想要對自己說的話,秋紫雲巴巴的叫來自己,絕不會給自己講這些大話空道理的。

秋紫雲又說:“每一位政府官員,都可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但我和你跟普通的政府官員不同,因為我們的思想和意見很可能變成柳林的政策,變成柳林的政府工作指導,影響和改變幾百人幾萬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