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伯倫納茲的講解,王磊幾個人終於對案情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一樁凶案發生在5天之前。
德懷特?裏特,40歲,中午下班回家,在紐約14大街一個十字路口被人一槍擊中後腦勺,當場死亡,凶手很冷靜的不慌不忙的慢慢走開。
從警方和FBI紐約分部找到的周圍幾個攝像頭監控內容來看,這是一個身穿灰色衛衣、用連衫帽遮住麵部的未知身份嫌疑人作案。
第二樁案件是3天之後的中午,一個走在地鐵通道裏的年輕黑人,正一邊走一邊打電話,同樣是灰色衛衣、連衫帽未知嫌疑人經過他身邊的時候,突然把插在衣兜裏的右手抽出來,對準死者的眉心就是一槍。
第三起案件就是前一天的中午,茱莉?本茲,女性,2歲。中午下班走出辦公樓準備去吃午餐的時候,在等候出租車的時候,被一個灰色衛衣、連衫帽嫌疑人開槍打死。
最初開始,紐約警方也沒有想到這會是一個係列殺人案。一直到第二起案件,還是媒體把這兩起案件聯係在一起並大肆宣揚的時候,警方才恍然大悟。
然後,在FBI紐約分部介入之後,第三起案件2天之後同一個時間段再次發生。無奈之下,米歇爾向匡提科求援。
伯倫納茲說到這裏,有點磕磕巴巴:“案件都是發生在不同的街區,不同的分局,所以這個實在不能怪我們當初的疏忽。”
沒有人會責備他們,在美國曆史上,很多凶手利用跨區、跨市、州際邊境來逃脫警方的調查和追捕,並有人屢屢得手,這不是伯倫納茲的責任。
“驗屍官辦公室給出的結論是,未知身份嫌疑人使用的是一把點22口徑的手槍。”大衛?弗朗西斯科補充道。
王磊略一沉吟,他明白凶手為什麼用這種手槍的原因。
按照常規來說,這種槍民間很少使用,威力不足,需要近距離精確射擊。一般沒有經過大量實彈訓練的人不會選擇這種類型的槍支。
就連伯倫納茲,從警幾十年,還是第一次見到有凶手使用這種型號的武器。
“這種槍我知道,國際上用得最多的是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他們在進行政治暗殺的時候最喜歡使用這種武器。”說到這個,在場的人裏麵最了解的莫過於楊倩。
楊倩雖然要保持低調,但是還是偶爾忍不住要彰顯自己的存在,刷個感覺也好嘛。
點了點頭,王磊說道:“我倒是明白未知身份嫌疑人為什麼要使用這個近距離武器了。”
紐約的街頭和地鐵入口處,根據當地環保機構測試,平時大概是在100分貝左右的噪音。而點22口徑的手槍在擊發的時候聲音也不會超過120分貝。
這樣的話,未知身份嫌疑人可以確保他的槍聲在短時間裏不會被人察覺到,而監控裏麵顯示的也是這樣。
往往是在死者躺在地上幾分鍾之後,周圍經過的路人才會發現死者已沒有了呼吸。
最後一個一直沒有吭聲的警長羅索?克勞終於開口了:“我們一直沒有找到凶手為什麼使用這種武器的原因,原來是這樣啊,終於解開這個謎底了。”
就連楊倩都瞪大眼睛,她熟悉這種武器,但是沒有熟悉到了解到槍支擊發時候的分貝大小,這需要非常博覽的知識才會記住這些細節。
“我們也調查過……”送了茱莉倒回來的米歇爾站在門口,王磊霸占了她的位置,她不願意走進去站在屋子中間,那樣會讓她有一種無法掌控局勢的感覺。
紐約分部調查了3名死者互相之間沒有任何人際交往之間的聯係,也沒有查出來3個人曾經去過哪怕任何同一個地點。
“我覺得,這個和山姆之子特別像,你們認為呢?除了沒有給媒體寫信。”伯倫納茲有些恐懼,聲音有些發抖。
無預謀隨機殺人,初步看起來是這樣,不過這一次的未知身份嫌疑人和山姆之子還有兩個區別,山姆之子使用的是大口徑的手槍,是晚上驅車在紐約亂逛,碰上誰就是誰倒黴。
“這一次的未知嫌疑人膽子很大,全部選擇是中午人流量最大的時候開槍,我認為他一定受過某種程度的訓練。再加上他使用的特殊口徑槍支,我認為有很大可能性是剛剛退役的軍人。”考爾曼一直在沉思,在腦子裏不同的綜合各方麵證據和有限的線索。
沒有人反對考爾曼的意見,他說得非常在理。米歇爾更是眼前一亮,拿出電話立即吩咐道:“查一查3個月之內、家在紐約的退役軍人資料,然後聯係CIA和ATF,把紐約所有的點22口徑的槍支持有人資料拿到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