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教師職業道德(1 / 2)

淺論教師職業道德

教改研究

作者:李亞紅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體製的不斷改革,教育事業對職業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越來越重視。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的精神實質,教師責任重大,本文著重論述了教師提升職業道德的方法。

關鍵詞: 職業道德 教育改革 提升方法

引言

教師作為祖國的園丁,就有責任培育祖國的花朵,一個好的園丁才能培育出好的花朵,而在教學當中,一個以德為先、品德高尚的老師才會感化和影響學生的行為。因此,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方麵提升職業道德。

一、愛崗敬業

教師這個很多人向往的職業,作為祖國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熱愛自己的崗位,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謂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道德分為四個階段,它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它們分別是:

1.厭教。現實生活中,少數教師因種種原因誤入教師行業,他們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不但沒有興趣,反而充滿厭惡和反感,隻是由於人事製度限製等方麵的原因滯留於教師隊伍。他們對待教師這一職業的態度有輕蔑,有無奈,缺乏起碼的敬重感。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準則和規範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約束,他們履行教師的職責和義務純粹是出於外在的壓力,而不是發自內心的。

2.利益。一部分人選擇教師這一職業,直接目的就是滿足個人利益,因此他們成為雇傭型教師。這些人從職業情感上或許有些喜歡,但支配他們的不是情感,而是功利追求。他們的職業態度或許是認真的,或許得過且過的,但一切都圍繞利益這一目標。他們在這個職業上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責任心。

3.熱愛。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無論他們當初為什麼選擇了這一職業,到此階段他們已對這一職業的社會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並且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平凡的工作。他們對教育事業具有責任心,對製約教師的職業規章、製度、原則等能夠自覺認同,並在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的過程中,他們能夠體現出主體性、自覺性,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盡好責任。

4.樂教。這是對“熱愛”層次是進一步升華和超越。進入這種境界的教師,他們從事職業工作已不但是出於喜歡和熱愛,而且是因為對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有著深刻、全麵的認識,並且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這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夠以苦為樂、以苦為趣,能和學生融為一體,做到真正的愛崗敬業。

二、嚴謹治學

在給學生一杯水之前,教師必須準備一桶水。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是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尤其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教師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麵的知識,一個知識麵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讓學生佩服你。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如何充實自己。關於如何做,我認為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努力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新知識。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要“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要做到“三勤”:勤學、勤思、勤動筆。

2.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再像以前傳統模式——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主體;而是要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老師將起到輔助作用,讓學生學得輕鬆,老師教得也容易。因此,要經常出去學習、培訓,去其他模範學校學習、取經,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為人師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就必須在教育別人如何做人之前,自己要首先做好人,在人品方麵作別人學習的榜樣,其次才是向學生認真傳授科學知識。要以自己的言為學生之師,行為學生之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言傳身教,做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認為為人師表要做到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