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提問有效性研究(1 / 2)

小學數學提問有效性研究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夏令南

摘 要: 課堂提問是師生課堂交流的平台,是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數學課堂 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作為一項可操作、可演示、可評價與可把握的數學教學技能,已越來越受數學教師的重視。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有效度”,多層次、多方麵、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創造欲望和競爭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有效巧妙的課堂提問,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教學效果良好。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提問的功能,優化問題的設計,把握提問的原則,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

一、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做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同時,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趣味化、新穎化,突出一個“精”字。我們在設計時多花一些心思,變換提問角度,讓學生有新奇之感,那麼他們就會產生濃厚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問的問題要清晰、簡短、切中要害。課堂提問的問題應當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進行。所提的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個問題都應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發現與理解,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提問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就要考慮問題是否有利於開拓學生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把教學新知識點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做提問的突破口,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思考可否有更多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麵向全體,注重多元化評價

新課改使課堂教學強調激勵性評價,將激勵性教育與挫折教育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關心、愛護、理解學生出發,以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和不打擊學生的創造性為前提,開展了肯定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延時評價、體態評價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為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成為評價活動的組織者與協調者,積極構建師生、生生間的多元多維評價。

四、提問要時機得當

提問可以在單位教學時間內任何時刻進行,但不同時刻的提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提問存在一個最佳時間的選擇問題,在一個完整的單位教學時間內,隻有少數幾個瞬間時刻是提問的最佳時間。教師必須善於察言觀色,注意學生的表情和反饋信息,及時抓住這些最佳時刻。一般來講,教師提問有課前複習的提問、導入新課的提問、課間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的提問和課後總結性提問。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要把握好提問時機,不宜過多,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一般課前應設計好,提問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提問後要停頓一會兒。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提問後環顧全班,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也可告訴教師,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如學生舉手則表明他想回答這個問題。每當一名學生準備回答問題時,他便會嘴微張,身體稍前傾,眼睛也睜得更大一些,或許會抬起頭微笑,這表明他對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有把握;而對聽到問題後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者,則可能對這一問題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