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探究(1 / 2)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探究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陸素華

摘 要: 閱讀理解在曆年高考英語試題中都占據重 要地位,就目前而言,考生在閱讀題上耗時多而收效低。高中英語(SEFC)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征,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那麼,如何借助這些課文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下工夫探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閱讀能力 整體教學 內外結合 提高速度

高考大綱對閱讀理解能力測試提出了明確要求,閱讀理解能力考查在高考試題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無疑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不僅包括語言知識的教學,而且包括閱讀技能培養和訓練,使學生具有真正全麵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培養主要是加強對學生語篇理解的培養,隻有在語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我認為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幾個原則。

一、要堅持語篇的整體閱讀教學原則

語篇理解和整體閱讀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語篇教學是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句子之間有其內在聯係,如果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將其分割開來,單獨進行詞彙、句式講練,不但不利於整篇文章的理解,而且會妨礙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不能把文章斷成幾個孤立的片段,應該讓學生帶著一兩個能貫穿全文的問題去讀,先整體感知,再分段教學。常見方法是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要找出主題句,抓住要點,指出例證,還要找出各段的主題句、說出各段大意或要點,指出文章的轉折和前後的聯係,等等。接下來把文章段落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等形式展示出來,清晰地反映文章的線索脈絡。學生通過略讀(skimming)、查讀(scanning)、猜測詞義、理解大意、分清事實觀點、推理判斷、了解文章結構信息、了解重點細節等,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具體事實細節的關係,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係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信息。為了培養閱讀能力,不要一遇到生詞就翻詞典,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這樣既提高閱讀速度,又形成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猜詞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又有意義的一個環節,若遇到了關鍵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二、要貫徹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原則

依照新課程標準精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隻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閱讀典範,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閱讀資源,是很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閱讀既要有“質”又要有“量”,學生才能豐富語言,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閱讀能力才能在此基礎上得以提高。因此,要鼓勵學生課後進行大量自主閱讀。建立英語閱覽室對學生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英語閱覽室並不僅是擺設英語圖書的地方,可以集各種書刊雜誌和影視資料於一體,給學生提供一個多媒體的、豐富多彩的自學環境。由於學生的個性和興趣差別很大,因此選定的閱讀材料必須和他們的個性和興趣相吻合。在題材、體裁、難度等方麵,適合教學實際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日益豐富的閱讀中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可以是名人軼事、曆史傳說、民間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新聞報道、史地常識、科普文章等,要求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篇幅適當、內涵豐富、難度適中、生詞較少。在閱讀教學的較高階段,通過增加閱讀量,讓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學科性較強、富於哲理、異國文化較深層次的文章。當然,積極主動的、合作參與式的英語學習方法很有必要,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可以構成學習小組,定期交流學習心得。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還有利於學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英語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通過長期不斷的積累,學生的外語水平才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