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學後教”模式下初中曆史課堂教學的開展(1 / 2)

“先學後教”模式下初中曆史課堂教學的開展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史明正

摘 要: 在最近幾年的初中曆史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各個地區中學先後開始實施“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這也是當前初中曆史教學發生的一種曆史課堂教學的有效變革。“先學後教”教學模式是為了充分適應當前初中曆史教學的一種全新的、有效的及比較符合當前中學曆史教學的一種教學體係。它同時順應了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改革,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和互相協助的學習模式,實施“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對中學曆史教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 “先學後教” 初中曆史課堂教學 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顛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和學的形式,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單純教授,學生被動接受,而是轉變成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及相互合作,老師在側麵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整個曆史課堂的教學過程屬於一個探究過程。“先學”與“課堂訓練”都是自主學習。而“後教”主要是指學生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需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及相互探究這三個方麵的關係。本文就通過曆史教學積累下的經驗,結合當前初中曆史教學特點,針對“先學後教”的曆史教學模式做出針對性的分析和探討。

一、“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初步效果

(一)第一階段:初步開展。

在對“先學後教”教學模式有了初步了解之後,在實際的曆史課堂教學中,首先開始“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探索。既然是“先學後教”,就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在每一節的課堂的講解中,首先要求學生先自學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後將課後所需要完成的作業提前拿到課堂中,讓學生提前檢驗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效果,教師則進行適當檢查和指點。其次在學生談論和自學完畢之後,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習效果和真實的掌握程度實施檢測,對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實施進一步有效的指導和講解,這樣可以促進“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目標的實現。

(二)第二階段:深入學習和實踐。

在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教學內容之後,在學校教研組方麵需要開展曆史學習、曆史講座和觀看曆史視頻,要充分明確曆史的學習並不是單純外在的表現形式,它更是一種曆史內容的實質性轉變,“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更要求教師在角色上做出轉變,以服務學生和組織學生的角色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習氛圍中。在融入到學習過程中之後,教師需要在各學習小組內部設立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流程,明確一節課堂中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學生依照相應的學習要求獨立完成導學案,老師針對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答。

例如:在學到古老印度的戰爭一課時,主要講述的是英國的殖民者克萊武在印度進行大規模的掠奪的曆史,從本課的學習中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到殖民的擴張與掠奪是英國在最早成立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大國的主要條件之一。然後讓學生自行闡述在章西女王的領導下所展開的集體反抗殖民統治戰爭的重要事跡,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殖民國家與反抗殖民侵略性的正義性。其中學習重點在於:傳統型社會的變更,貪心的殖民人及章西女王為首領的民族起義。在“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初步感受到了印度民族的起義存在的爭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