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物理課上的歡樂(1 / 2)

初中物理課上的歡樂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潘棟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具有無私精神;確立主題,見解獨特,並且與他人分享,體驗合作的愉快;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關鍵詞: 展評學習法 初中物理課堂 應用

物理是中學文化學科中學生普遍認為難學的一門學科。物理難在何處?應該有學科特點的原因也有教學要求和教學過程的原因。物理教材知識與生活聯係緊密、教學要求偏高、習題和考試偏難、學生在心理和學法上不適應是造成學習物理困難的主要原因。“好人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這句話細想起來有一定道理,國人對“能說會道”的人有時持否定態度,但是能正確表述自己的觀點非常重要。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不僅要讓學生會聽題,會想題,而且要讓學生會說題,因為學生說得清楚、有條理,說明他想的也一定清楚、有條理。相反,有的學生會想會做,卻不一定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也就是俗話說的:肚裏有水倒不出來。我通過觀察發現:那些會說會想,會發表自己意見的同學在思維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掌握知識、技能方麵都遠遠高於隻會想會做但不會說的同學。這說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他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個人能在眾人麵前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不斷培養學生這樣表達的能力。首先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就是讓學生能大膽表述,不要讓學生有害怕說錯的恐懼。教師更不要怕學生說錯,要經常表揚和鼓勵他們說下去,隻要語意表達完整,語言上邏輯思路清楚,條理分明就是很好的回答。如果學生不善於或者不會表達就要在學生回答之前給學生做個示範,或者是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做糾正,然後讓學生進行同樣的練習。如果這樣做,慢慢的,學生就能養成表述的習慣了。另外課堂上教師應該設置好題設的問題,目的就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的思維產生衝突或者學生之間產生不同想法。這樣在學生經過深度思考以後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如果能經常這樣在課堂上創造出這樣的環境,那麼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學生的表述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我校近幾年實行的“展評學習法”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平台。這種學習法體現在“展”——學生的表現,表達,表演;“評”——學生的表現,表達,表演。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具有無私的精神;確立主題,見解獨特,並且與他人分享,體驗合作的愉快;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氣餒,沉靜之中帶著幾分倔強,淳樸之中透著踏實。能積極參與合作交流活動,適應能力很強,活潑開朗,與同學相處融洽,有很強的感染力;與他人團結互助,約束自己的行為;尊重身旁每一個人的想法,並且能與他人交換自己的意見,也會接受組員的批評與建議;能和同學一起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能積極地參與到大家的討論中,可以很快營造出輕鬆愉悅的合作交流氛圍。你熱心幫助同學,看到同學有困難,總是挺身而出,讓大家都體會到了分享集體智慧的快樂,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悅。比如在《機械能和內能》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成本章節的知識梳理,先給學生5分鍾時間準備,接著請學生上台展示“成果”,展示的學生充滿自信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接下來其他學生既評價這位學生的表述,又發表不同見解,通過多位學生的補充完善,最終使知識框架得以完善,這種模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