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高校中的學校社會工作方法探究(1 / 2)

我國高校中的學校社會工作方法探究

高教高職研究

作者:秦良芳

摘 要: 目前,隨著社會轉型的進一步深化及高效擴招工作的陸續展開,目前,我國大學生數量很多,但是數量與質量的比例讓人不甚樂觀。另外,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普遍運用,大學生的思維方式、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等方麵都表現出新的特點,高校學生工作在服務、引領與教育新時期大學生方麵有必要引進學校社會工作模式。

關鍵詞: 學校社會工作 個案工作 小組工作 社區工作 其他形式

20世紀末,自我國高校實行全麵擴招以來,學生麵臨越來越多的問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對高校對高校學生工作提出新挑戰。筆者認為在高校中引入學校社會工作方法,必將是以後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圍繞在高校中引入學校社會工作的相關方法進行了探析。

一、個案工作的方法

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社會工作發展最成熟的工作方法。在高校,針對有比較嚴重困擾和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個案工作的方法十分必要和有效。在入學之初,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對可能出現問題的學生重點關注,在開展個案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同時凸顯社工的真誠、尊重與無條件的接納與關懷、保密等重要原則,給前來求助的學生營造安全的氛圍,幫助學生傾訴內心的煩惱,與學生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權能,挖掘學生的潛力。同時,要盡可能地提供更充分的資源鏈接,對解決家庭貧困、遇到重大困難或者疾病的學生給予及時的支持、幫助與關懷。

在個案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是過程模式,接案之後初步預估學生的需求,爭取找到問題的症結,然後與案主一起擬訂計劃並按計劃對案主進行個案介入,善於發現案主的變化或者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評估,最後結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工作者能力範圍之外的問題,則要及時轉介,使得案主可以得到更個性化的服務。

在開展個案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心理谘詢的相關知識,從外部環境和內部心理兩個部分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融合心理谘詢與個案工作的雙重優點。

二、小組工作的方法

小組工作方法是運用團體的經驗和在團體中形成的動力,協助參與團體的個人獲致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複與發展,實現團體的目標,促進整個學生群體的成長的方法①。

對於多個出現類似問題的學生來說,小組工作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在小組中組員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麵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進步。對於很多不涉及重要隱私的問題可以采用小組工作的方法,比如存在比較嚴重網癮的大學生、溝通困難的大學生及對大學學習生活比較難適應的大學生等,均可以采用小組工作的方法。與個案工作相比,小組工作的受眾更多,形式更靈活多變,活動也可更豐富多彩,組員之間的相互支持使得他們很容易找到歸屬感,找到一大批好朋友,在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麵相互支持,形成小組動力。但是小組工作存在組員招募或者潛在組員的發掘等問題,在小組過程中人員的流動、活動的設計、組長的引導能力都會對小組活動的效果產生影響。

內地高校在這方麵做了不少嚐試:北京大學曾開展“大學體驗成長小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開展的“歡樂同心圓”、“朋輩輔導”、“大學生成長小組”,中華女子學院為每一屆新生開展“成長小組”的活動,幫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中,這些小組活動等都取得一定成效,展示了小組工作的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