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男女學生人際交往策略的比較研究(1 / 2)

高職院校男女學生人際交往策略的比較研究

高教高職研究

作者:趙曉娟

摘 要: 人際交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往與了解從而形成的一種直接心理聯係。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關係是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個特殊產物,也是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弊端,這對其生活及心理健康都造成很大影響。本文對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麵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對高職院校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麵出現的問題提供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 男女學生 人際交往策略 比較研究

一、引言

人際交往最主要的體現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即人與人在日常的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心理上的關係,有時也稱心理上的距離。所以,人際關係是反映人與人之間心理上和情感上的直接關係。人際關係一般主要表現為兩人在交往過程中發生的好感或惡感,對別人的行為、言語等產生的接受態度或排斥。和睦相處、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有一定幫助。

二、人際關係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影響

對於正在學習和成長中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人際交往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學、師生、朋友及室友之間構成學生人際交往的複雜網絡係統。每個學生從中學進入高職院校,都會遇到這些複雜的人際交往。能否正確地處理這些人際關係,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養成完善品格都很重要。每個學生都渴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但並不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策略

對於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由於受年齡、家庭情況、個人生活喜好及性別等的影響,因此人際交往態度有很大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1.交往目的趨於功利化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大學生普遍都麵臨很大壓力,尤其是作為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學生。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的交往目的都趨向於利益,如喜歡與班幹部、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及老師交往等。

2.以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0後”,他們對待一件事情更習慣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很多時候,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認同他人的觀點,喜歡獨來獨往,缺乏合作能力,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使得在他們人際交往中出現很多問題。這種特點主要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他們由於從小在家裏所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到了學校,很難適應他人,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樣子。

3.與異性交往失度

在大學校園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情侶,這些情侶經常是一起吃飯、學習,逐漸形成二人生活圈子,與他人交往的時間就較少。很多情侶相互鼓勵,一起監督學習,但是,仍舊有一部分缺乏自我約束能力,考慮問題不全麵理性,容易出現交往失度現象,如外出租房、異性宿舍留宿等。

4.交往於“網絡”

當今社會網絡十分發達,而“90後”很多自小就是獨生子女,渴望與他人交流,但是又不想處理那些複雜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網絡就成了他們交流的主要方式,如網聊、網絡遊戲等。網聊被這些大學認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它排除功利化交往的目的,使得相隔較遠的兩個人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