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陰陽、陣法之說⑵(1 / 2)

理性褒範疇的陰陽概念與矛盾概念同樣,自身沒有具體的含義,隻有利用它分析和認識和具體事物時,它的意義才可有可能隨著我們對事物在實踐當中的認識而彰顯的出來——而這個過程也就是理論又回來實踐的過程。

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的,這就是說,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麵都是以另一個側麵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陰,陽就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正像沒有乾,就不會有坤;沒有天,也就沒有地一樣,陰陽互相依存,互相為用。

陰陽之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大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非常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跳動和安靜等。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以此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雙相互作用的關係,便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身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就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的人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方的兩個方麵,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可以這樣說,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古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這一段話就是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所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以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

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碰上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等等,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頁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都可用陰陽的屬性來劃分的,但是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也隻有這樣的劃分才有實際意義。

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者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麵,主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

任何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然這樣的相對性,一方麵表現在一定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陰也可以轉化為陰,而另一方麵,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象表達的相生相克的關係,中國古人簡稱之為五行。古人也是用來概括世界上幾類基本要素的範疇,便以金木水火土來命名了,但並非僅僅就是指這些具體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們為基本框架,或者是說以之為思維模式,把一切現象分成基本的五大類,認為,五行就是世界的基礎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