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與母親的談心⑷(1 / 2)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特別渴望有很多的錢,能讓爺爺、二叔他們過上最為幸福的生活,但參加工作以後,才真正知道,自己的一個月工資除了必要的開去,根本所剩無幾,更何談幫助父老鄉親致富。而現在我有這樣的條件了,也在幫助村裏的百姓,但是決不會給他們錢,這不能說我小氣,哪怕不是幾億我都會舍得的,但這隻能坐吃山空,達不到鄉親們共同富裕的道路,便通過自己的朋友幫助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勞動致富。”

吳用微微有些傷感地道,“這世上很多的名人正對待金錢方麵也都大致相同:淡泊明誌、生活樸素、鄙視金錢;很多的科學家也奉行著這樣的經濟思想,他們隻要求得到僅僅維持生活費用的收入;愛因斯坦曾經拒絕對報酬為每分鍾上千美金的電視演講,可是為了資助反法西斯事業,他可以一絲不苟地重抄了相對論論文,而後把原論文的稿件以六百萬美金拍賣了,全都捐獻給反法西斯的事業;曾經他用一張一千美金的支票作為書簽,結果這枚書簽卻丟失了,他到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時,主動要求接受低額報酬,不過學校為了維持薪水等級與製度,不得不拒絕了他的請求。”

“能爭取撈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過上富足和舒適的日子,但又不是一個心眼地求財,而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從公眾樹立樸素的清淡和無私奉獻的形象,但是可以讓你享受一下成功的快樂,也能保證有一個良好與舒適的工作環境;如果有著理財經商的能力,不妨可以在事業之餘,積累財富,而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慈善事業,比如說辦學校、建基金會、研究所或者設立有著國際影響的獎金,用這樣的方式提高聲望;在這方麵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化學家諾貝爾,他精於經商,通過辦公司、經營發現的產品,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對於請求援助以便為自己建塑像、紀念活動的人嗤之以鼻,但他卻慷慨地資助急需金錢的各方麵人才;在他的遺囑中,讓後人把大筆的遺產用於基金,用以獎勵對人類的科技進步與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士;對於沒有經營能力的人,切忌不要效法這樣的做法,弄不好就招來一身的債務,進而影響事業與壽命;馬克?吐溫就非常熱衷於辦出版公司,可是卻欠下近十萬美金的債務,之後的三年當中,艱苦勞動,省吃儉用,最終才還清了債務,也就是這三年當中,女兒因患腦膜炎去世,而他自己也因疲於奔命,沒有幾部出色的作品。”

“兒子,我這個當媽的,在有些方麵真不如你呀,我可聽多拉、馮芸芸、張玲說過,你在中學設立一個獎學基金,同時又在北大設立教育基金等,這前前後後,就花費了五千萬美金呀。”柳思雨大為感歎地道。

“媽,金錢對於我來說,隻是滿足自己生存的下去的基礎條件而已,以前沒有這個能力,而現在既然有這樣的能力,我就會幫助更多的像品學兼優的學子,助他們學業有成,就連朵朵、南茜她們那些小丫頭,不也是以她們的名義給國際紅十字會時常捐款嗎?雖說錢很少,但都是她們自己勞動所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