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佰通(1 / 2)

一個道士轉眼間變成了國師,除了讓朝中有的大臣眼紅外,老百姓對他的傳揚更是近乎神化,有人說他是玉帝專門派他來拯救皇帝的,也有人說他是個妖魔,是來迷惑皇帝的,眾說紛芸,這些傳言傳進了佰通那裏,聽到那些村民的話後,他淡淡的回應道,非也,這世道哪有妖魔之說,我倒要會會此人,救我大漢皇帝與危難之中。

當天回去,他便去鐵匠鋪,讓鐵匠為了打一把百十公斤重的弓箭,鐵匠聽後連連搖頭道,年輕人,別太狂妄,別說百十公斤,就連幾十公斤重的弓都使來費勁,我還是給你鑄造一把輕便好使的弓吧。

哪來那麼多廢話,按我說的做便是。

鐵匠瞟了一眼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就按照他的吩咐鑄箭去了,並讓他三天後來取。

佰通從小力大無窮,精通武藝,父親佰庸是一個教書先生,整天教那群孩子之乎者也,可是佰通卻沒有讀書的天賦,整天調皮搗蛋,從小就表現出比同齡人不相符的成熟,五歲時就能連根拔起一棵半丈高的樹,村裏的小孩都懼怕他,同時又崇拜他,稱他為大力士。

看著兒子的表現,佰庸感到無奈,隻好把他送到一個隱士那裏學習武藝,佰通果真有著過人的天賦,半年時間,他便學會了基本的招式,三年之後的一天,佰通學藝期滿下山,臨走時隱士很欣慰的道,佰通,你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是個難得的人才,將來一定要發奮圖強,報效國家。

佰通跪拜在地,露出一絲堅定的眼神道,請師父放心,弟子一定謹遵師父教誨,和師傅告別後,佰通便獨自下去了。

佰通剛回來不久,就聽說宮中之事,他決定要實現對師父的承諾。

三天之後,佰通按時到鐵匠鋪取箭,他把百十公斤的箭舉在手裏,如同拿著一個玩物,鐵匠大吃一驚,忙喊來群眾前來圍觀,隻見佰通拿著箭,對準一隻飛行的大雁,嗖的一聲,箭已射穿了大雁,掉落到群眾的跟前。

人群開始嘖嘖稱奇,佰通就在這些人的稱讚中名聲大振。

過了些時日,宮中突然發來官文,要對民間招一批士卒,佰通不禁一陣狂喜,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時機,他正愁無用武之地,可是佰氏卻不允許他去從軍,她道,我隻有你這麼一個兒子,我不想你前去冒險。

佰庸道,從小讓他學習武藝,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再說,通兒是國之棟梁,如果荒廢,豈不可惜。

但佰通卻一意孤行,不聽母親的勸阻,第二天一早他便留下一封書信獨自從軍去了。

佰通來到兵營,營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比武,得頭等獎的便可封為都慰,在幾萬人的士兵中,佰通以一抵百,成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的才能和武藝很得魏懋的賞識,便立即封他為都慰。自從佰通來到宮中,他一心想會會這個國師,看他是否如傳言中所說,是妖是神。就在封侯的那天,他如願以償,見到了國師,他坐在朝中魏懋相對應的位子上,冷眼旁觀下麵的一切,佰通偷偷地觀察過,隻見國師年紀約五十上下,一張國字臉上隱約中帶著暗誨,一雙深凹的眼睛裏隱藏著讓人捉摸不透的光。就在佰通接過聖旨的刹那間,國量突然打斷道,慢。眾人頓時將目光移向了他,隻見他朝佰通走過來,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翻道,如果你能接我三招,我就對你的封侯心服口服。佰通暗道,我正愁沒機會知道你究竟是何人,你自己倒送上門來了,我到要看看你適不適合國師這個官銜。二人來到大殿之外,佰通剛一站定,隻見一道寒光迎麵而來,差點讓他猝不及防,幸好靠著靈敏的身手他躲了過了一劫,寒光在他飛躍之時,從他的肚皮穿射過去,寒光嗖的一聲射中了旁邊的一棵樹。瞬間射中的樹枝便倒了下來。佰通暗自罵道,好一個心狠毒辣之人,外表看似一副忠厚老實的模樣,實際上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佰通突然想到兩年前師父對他說過一句話,這世上人心險惡,對於一個奸詐之徒,你一定要出奇製勝,在最短的時間內打敗對方,因此為師就把獨創的一指神功傳授給你,此功最重要的是心訣,隻要你的內心達到那種境界,便可不用吹費之力發出功力,而一指神功的心訣便是內心平靜,運功力於十指之上,將你的內力從手指上發揮出去。想到此,佰通便調整起剛才的餘悸,閉上眼睛,讓內心變得一片空白,然後運氣於指尖上,第一招沒有擊中佰通,國師惱羞成怒,於是又飛衝過來,眼看就要擊中佰通的前胸,就在這千均一發之際,佰通不緊不慢閃過身子,國師他閃了過去,又折回來撲向他,佰通迎上去就跟他大戰起來,有了一指神功的心法,佰通運用自如,輕便的躲過國師陰險毒辣的攻擊,二人打的難解難分,天昏地暗,幾個時辰過去了,依然沒有分出勝負,這時隻見一個侍衛匆匆忙忙的趕來對著國師道,拜見國師,皇上讓您速速趕到愛妃娘娘的寢宮,有要事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