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心意起源(1 / 1)

傳說北宋抗金名將嶽飛受奸人所害,遇難於風波亭,其子嶽震和嶽霆不願嶽氏武學失傳,共著《武穆遺書》,內含嶽飛記述的兵法、謀略、縱橫、陣法,以及拳譜、拳理、拳法、拳訣,數十種拳術和器械套路,點穴術等,實乃無數江湖豪傑夢寐以求之神物!

書成之後,兄弟二人為避秦檜追殺,將一個“嶽”字分開,一人姓丘,一人姓山,將一本《武穆遺書》分為兩卷,丘姓執掌兵法、縱橫、謀略;山姓執掌拳譜、器械、點穴。兄弟二人便解甲歸田,各自隱居。

後明清武術家姬際可,借閱山姓半本《武穆遺書》融合少林五形拳創出心意六合拳以及六合棍,暗傳於山姓後人以作報答,兩家後人也世代交好。

心意六合,乃是有“外三合”與“內三合”之稱。所謂“外三合”是指“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即是身體各部分在運拳時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內三合”是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即是說內心的心情與拳招、力度合一,方可發揮出威力。因拳譜有雲,力從地起、拳由心生,所以命名為“心意六合”。

心意拳經過幾百年傳承又形成五大派別,分為楊氏、盧式、尚門孫係、宋門以及四川心意六合。當然,山姓乃是姬際可最初武學傳人,完全繼承姬氏心意拳未做任何改動,隻是從不顯山露水無人知曉罷了。

晚清時期,河北武術家李洛能認為心意六合拳隻能打人卻沒有表演的套路,於是在心意拳基礎上又添加套路創出形意拳。所以說,心意與形意同出一源,隻不過形意多了表演的套路,更加具有觀賞性,因此傳播範圍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