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說點輕鬆地,沒主題。就是講幾個故事閑聊。也許有看過該故事的,再看一遍也沒什麼,嗬嗬。
首先講一個“踏茄踏蟆“的故事。
Longlongago……,哦,騷瑞,講故事不能用英文,下麵說漢語。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持戒僧,一生堅守戒律(當然是不能殺生的了),有一天深夜裏在野外走,突然踏到一個軟綿綿的東西,隻聽“噗“的一聲破裂聲,這位僧人心想:糟糕了!莫非是踏到一隻懷孕的蛤蟆嗎?不想還好,一想心中又驚又悔。雖然馬上念了往生咒超度,心中還是不安。
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夢見一大群蛤蟆來向他討命,整夜驚怖畏懼不能安穩,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立刻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沒有看見蛤蟆,卻看到一條破裂的老茄子。
僧人當下疑情頓息,才知道三界無法,唯心所造,光是外在的守戒是不夠的,應該反觀自心修行。
這個故事,即便是不信佛的人,也該深思,從中悟出道理,你心中很多時候產生的煩惱、恐懼、擔憂等負麵情緒,是因何而來,真的有值得你憂懼的那件事嗎?是蛤蟆還是茄子,有多少是你自己嚇了自己一晚上、一個月、一年、甚至是一輩子的事,又或者重視、貪求、固守、爭奪了半輩子的人事物,最後你才發現就是個老茄子啊。
那麼對於信佛修心的人,這個故事就更要深思,:“假如夜間踏著時,為誤是蛤蟆?為誤是老茄?若是蛤蟆,天曉看是老茄。若是老茄,天未曉又有蛤蟆索命。還斷得嗎?山僧試為諸人斷看,蛤蟆情不脫,茄尚猶存,要得無茄解,日午打黃昏。“好一個日午打黃昏!
究竟是蛤蟆?還是茄子?如說是蛤蟆,天亮時看到的是茄子。如是茄子,睡夢中又有蛤蟆來討索性命。隻因心塵末脫,境由心生,致流轉三界,不能超脫。
因為即使第二天天亮時看到茄子,也無法證明昨夜踏到的不是蛤蟆,到底是路上的茄子為真?還是夢中的蛤蟆為真?如果不脫除對蛤蟆的疑情,或執著於茄子的存在,要想得到解脫就像正午和黃昏打架,是不可能的。
蛤蟆與茄子的故事提供了我們兩個層次的思考:一是不論遇到任何外在變遷,反觀自心是最重要的,若不能解開心的葛藤,則想蛤蟆就夢蛤蟆,見茄子則執茄子,都會成為修行的障礙,因此要從心做起。二是表現了禪宗“當下即是“的精神,這一刻的糾纏,不要在悼悔中過日子;萬一真的踩到蛤蟆,也是要當下懺悔回向,當下承擔,否則如何得到真正的清靜呢?
學佛說到底修的就是一個心,你千般糾結、萬般思量,好多時候就是庸人自擾啊,琢磨到底是蛤蟆還是茄子啊。沒有必要啊。尤其是有些人,修行後變得有點神叨叨的,做個惡夢就想是不是冤親債主來找我了,生個感冒也想是不是報應來了啊。夢到美好一點的場景就說我修行好,有感應了。這都是染心、妄念。是不是債主、是不是報應或感應,你是確定不了的,想那些有用嗎?你就安心的念佛讀經或抄經比什麼都穩妥,那才是真修行,永遠記住,佛來佛斬、魔來魔斬。萬境現前,不貪不懼。心中磨一劍,光寒十九州。
再附贈個小故事,“鼻頭著糞“。從前有個人,鼻尖上沾了糞,自己不知道,然後聞什麼都是臭的,聞衣服是臭的,就換衣服,換完了還是聞什麼都臭,後來有智者告訴他,你鼻頭上有糞,他先是不信,試試用清水洗了鼻子,立即全無臭氣,再聞什麼東西都不臭了。
不信佛的修心的朋友,想一下,平時你是否有看這個事不順眼,看那個事不順眼的情緒,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有的話,先看看自己鼻子上有沒有糞啊,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