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虎爺的解釋方案,土豪金給在座眾人發配著任務,石濤與王亮理所當然成了選址與部署執行的負責人,隻是營救艙難搞些,用鐵皮筒剪切、焊接造井身是不成問題,要弄個可容納2-3人的升降艙,還需隨時可密封,提供生命儲備、工具等等,設計製造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
魯誌鬆、專暴菊花和鴻哥把該項目承攬過去,因為他們負責造通道,順便打個救援艙應該不是多大問題,反正虎爺閑著也是閑著,設計圖由他搞定。
在一句“隨時保持聯絡”聲中,結束了早餐會議,各自忙活去。
熱火朝天的場景出現在敦煌邊的月牙泉畔不遠處,泉水碧綠,如翡翠般鑲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邊蘆葦茂密,微風起伏,碧波蕩漾,水映沙山,鳴沙山的沙子有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東西綿亙40餘公裏,南北寬約20餘公裏,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沙隨足落,打著遊玩與勘查的旗號的土豪金他們架起了粗粗的鋼製三腳架,一鏟一鏟地挖起沙子來。
起初,熱心人士們還帶著狐疑目光注視著他們一舉一動,然後覺得無害,便由著他們去玩。接來的電纜啟動了經改造過的抽水機,特大號抽風機,反正就是一個字“抽”,代替了鐵鏟功能,揚起的沙子很快堆滿了身後一側,形成一處新的沙丘。
“叮叮當當……。”配合上刺眼奪目的氧-乙炔火焰,魯誌鬆、專暴菊花和鴻哥帶著數個工作人員趕製著井身與營救艙。汽油由於管製不好買,汽油桶好找多了,收購來的空汽油桶,一個個被切割開,然後再焊接成相等比例的圈環,一節節往挖出的坑裏套,邊抽邊套,進程相當順利。
施工總監石濤與王亮對著圖紙,尋找著滲漏、塌方、傾斜等等問題,同時會商工程師虎爺進行糾偏。作為總負責人的土豪金,除了與前來探詢的人打交道外,還得管理各項事務打理,亞特蘭蒂斯與花豹依舊得在營中處理樓蘭古國拚圖。
隨著進度深入,流沙與整個沙堆的壓力也在增強,踏著腳下寬木板,吊著進入井中加固、擴展已是時常得做的事,上邊豔陽高照,井下陰冷發寒,用時兩天一夜,終於突破以前探測的200米極限,如願以償到達非自然形成的建築物地方。
人群發出一陣又一陣歡呼,此刻特別打製的營救艙也完工了,如電梯箱狀吊艙,由外頭的曳引滑輪絞盤控製,轎廂開口是上下兩個,隨時可以封閉,開啟。工具等物全附掛在壁上,有緩衝物保護人體受到衝擊力,空間能夠容納四個人,但為安全起見,限定為三人,連著條有線通話器與視頻探頭、照明等設施。
躍躍欲試的人們都請求第一個下井,察看究竟底邊是何物?
花豹、魯誌鬆、石濤獲得了這個榮幸,三人依次爬進已吊在井口的營救艙內,石濤最後一個進入,他在要跨入營救艙時,故意轉過身來,英雄般地向人們高舉雙拳,大夥配合他發出響雷般熱烈掌聲,挑釁的目光掃了一下自個的替補,臉上毫無表情的王亮,誰叫他猜拳輸了,讓石濤首發。
距離井口不到百米的指揮部帳篷內,人們都擠到周圍,觀看營救艙中的三人,一切正常,花豹他們檢查完設備,給指揮部發出信號,從監視屏中看到他們給出的手勢,滑輪開始轉動,營救艙緩緩下落。虎爺在遠方緊張地觀看著電腦視頻,雖然對自個的方案有十足的把握,卻不由得捏著一把汗,頻頻拿起已喝光的茶缸。
隨著光線漸漸暗下來,艙內的節能燈隨之亮起,三人一呼一吸,牽動著指揮部的土豪金眾人,200米的高度,用了近17分鍾,漫長的17分鍾,幾乎所有參與的人心全懸在半空,直到營救艙踏踏實實地降到底部。滑輪上的絞索停止工作,勝利的喜悅叫喊轟然暴起,安全無事故。
等待上下兩方確認一切無誤,虎爺詢問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快速備案對比評估之後,便給出“可以繼續開展工作”答複。營救艙底部的門被拉開,露出向往已久的井底。還有一層浮沙,難不倒花豹、魯誌鬆和石濤,迅速清理後,吊運出井。
黑黝黝的,結實岩石層出現在人們眼前,抱著會有意想不到驚喜的人們,不免有些失望,因為,這隻是普通的岩石,並且找不著有任何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