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枝繁葉茂的密林中劃地為營,免不了做三道防線:第一圈防風防潮,第二圈,防蟲蟻毒物,第三圈,防不明生物突襲。第一圈較為簡單,生火圍屏風;第二圈,挖溝渠,灑草木灰;第三圈,在可預警範圍內設置障礙物。
為了以防萬一,大夥要輪流值夜,幸好,現在是五月份,熱帶季風雨林不乏隨處可得的野果,烤熱攜帶的肉食,嚼著水果,營養照顧得很均衡。
已經可以看出天色已暗黑下來,除了林中篝火照亮不足10平方米外,其他地方都是伸手不見五指,似乎張著大口,時刻準備將人吞噬。人們當前毫無睡意,圍在火堆邊,談論著怎麼既能咬緊“守烏蒙”,又能阻止其不可預測的行為帶來的傷害。
魯誌鬆擺出幾個隊形,讓人們參考,如基本前進隊形,全隊人員排列成直線前進;戰鬥前進隊形:所有隊員以交錯排列方式前進;防衛前進隊形:此種隊形適用於撤退或護衛任務中使用,排列方式有縱隊(也有斜的)、三角(也有反三角)看需要而定。
待人們記熟於心後,大夥又相互設定一些動作手勢語言,雖然這些平時就有一些,但此刻大不相同,須得謹慎再謹慎,才可以發揮出一支團隊的力量來,否則,一隻“守烏蒙”就可以“滅團”了。手頭的武器進行重新分配,按人,按組相互掩護、攻擊演示數回。
石濤與魯誌鬆值第一崗哨,他倆坐在火堆邊,互相看著,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隻是各自想著各自心事。眼見火勢稍弱,看到所存木材不多,魯誌鬆站立起來,說是砍些回來,免得火熄滅。石濤點點頭,便讓其到獸皮圍成的屏風外砍拾木料。
起初還能聽到腳步和砍伐之聲,然後便悄無聲息,“不對!”石濤猛然警覺起來,怎麼沒聲音了,他站直身軀,往屏風外探望,什麼人也沒有,魯誌鬆失蹤了。“魯誌鬆”石濤繞著屏風邊尋找邊小聲呼喚著,沒有回應。
“出事了!”石濤心頭大慌,又連喊數聲,還是沒人作出回應。
輕眠的眾人被吵醒,看著焦急的石濤,石濤把事情經過一說,個個急忙爬起身來,手持武器,拿起火把,四下尋找魯誌鬆。
三道防圈內不見蹤影,延伸向外尋覓,不得已,組成三角隊形朝著石濤所指的消失方向移動前進,兩翼的人均以石濤為圓心移動,時不時變換視角及距離。隻要身後一有響動,馬上變換為反三角隊形,保證無盲點及角度距離合理性。
大概挪移二十分鍾時間,拉成大弧的正中間鳥山司忽然在其可探查範圍限值內發現情況,一聲招呼,隊形聚攏,前頭數十米處有“窸窸窣窣……。”動靜。
石濤走到隊伍前端,左手一揚,大拇指與食指伸直,鴻哥與宮崎正十分了解地把手探進隨身攜掛的獸皮袋內,將磨得鋒利的尖銳石子捏在手中,隻待號令一下,即可出手。不一會,石濤又比劃鳥山司、藤子不二橋各持護手刃及木頭削製的長矛分開兩邊,掩護他們三人前進。
火把插在原地,照亮著小塊區域,借著微弱亮光,石濤、鴻哥、鳥山司摸向發出響聲的灌木叢。聲音依舊不停響徹,五人已經完全包圍住該地帶,石濤輕輕撥開灌木枝條一瞧,好家夥,一條康莊大道啊,寬5米,長度一直伸展到遠處,憑借長年職業能力,他暗視覺能夠收集微光辨識黑暗中的物體,他雙手一拉扯兩邊護法,比個手勢。很快,鴻哥與鳥山司把信息傳遞過去,示意發現狀況,不要輕舉妄動。
石濤看見不少“守烏蒙”一頭接一頭,速度從此路過境,聲響就是它們發出的,那麼多頭,現在出去,隻能是找死。隻有等它們走完,叼在最後邊跟上,尋找到其窩巢,才可以變被動為主動。
太多了,粗粗估計一下,至少有上百頭,實在有些駭人聽聞,一頭“守烏蒙”就已足夠引發大轟動了,何況是這麼多。魯誌鬆會不會也是發現情況,來不及通報,自個行動呢?應該是吧,沒有任何示警,可以說明魯誌鬆還隱藏行蹤,沒發生意外,可能就在附近,或者已跟隨而去。
等到最後一頭“守烏蒙”過去之後,眾人才敢大口呼吸,屏氣凝神太久了,實在有些不舒服。“走!”,石濤一聲輕輕喝道,每個人保持好隊形,躡手躡腳地跟上“守烏蒙”大部隊。也許它們太過於自信了吧,沒發現已被人類所追蹤,依然是大搖大擺列隊前進。
穿梭在明暗之間的森林當中,“守烏蒙”大道時寬時窄,但卻很好辨識,個子大,體重沉的“守烏蒙”踩出的痕跡,成了追蹤者最好辨別的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