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忠孝兩難全(2 / 3)

中午的吃飯時間都過了,鄧萬木和胡全林還站在哪兒指揮著交通,這種場合,如果沒有警察指揮,不堵車,那的確就是奇跡。

“鄧老師,你們先回去吃飯,我來疏導,你們吃了,才來換我。”

“好吧,要注意自身安全哈。”

自從出了上次車禍後,鄧萬木涚話總不忘提安全了。

鄧萬木剛上車,那邊曹銀環開著皮卡,閃著警燈,帶著張小冬趕到了。

“鄧老師、洪老師,你們先回去吃飯,我年青,我在這兒守著,處理完了,就回,我和冬兒在大隊門口吃了麵的。”

曹銀環左一個老師,右一個老師,語氣相當誠懇。

“好吧,兄弟,哥的確也餓了,那辛苦你了,注意安全喲。”

機動一組的同誌總不忘互相提醒著,關心著,話語裏包含著深深的戰友情。

吃完午飯,沒有來警,洪劍和鄧萬木準備到備勤一室休息下,通常情況,備勤一室是民警休息,備勤二室是協警休息,有時有的隊員要到備勤一室休息,也沒哪個民警反對,都是一個戰壕的弟兄,早也有了手足般的情誼。

剛躺上單人的硬床,手機便響起,洪劍沒上班時,會把手機調整為有聲的,是大侄女藍兒打來的:“八叔呀!爺爺生病了,我把他接到了永州區人民醫院住院,是大腦萎縮,婆婆在照顧他,你回來看看吧。”

洪劍在家的姊妹排行中排行老八,母親生的十個兄弟姊妹中,有六人成活,在那個年代,農村出生的孩子要想成人,隻有看天意,若生個大病什麼的,家裏是沒錢治的,夭折是常有的事,洪劍記得,很乖的十妹就是因拉肚子而離世。

洪劍的兄、弟和姐姐都在永川,有的工作,有的做生意做老板,隻大哥一人還在農村,父母都是八十多的老人,二老不願給子女添麻煩,一直都是二人在老家的土屋裏生活。 子女們過年過節,時而才回去看望。

洪劍因工作忙,老家又住得徧僻,離永州區城也有四十來公裏。長期上三休一,或者上二休一,洪劍一個來回就是兩百多公裏,長期想念父母,但最多隻能是打打電話而已。

“好的,藍兒,我明天正好休息,我一定回來。” 掛上電話,洪劍想起雖然廋弱,但身體尚行,從不吃藥打針的父親,已經八十五歲了,為兒女操勞一生,風燭殘年的歲月,雖然兒孫滿堂,上本科以上的孫子輩不下六人,四世其昌,對母親言聽計從,仼勞住怨,如今疾病纏身,說去就去,洪劍不願多想,隻是歸心似箭。

開著“大紅袍”洪劍穿過了高速路的筆直,終於踏上了永州的土地,平坦的道路兩旁的水田裏,收割完稻子後留下的殘根在半幹的田中一片枯黃,幹枯的絲爪藤上還吊著幾個幹癟的蔫絲爪,茄子葉變得黑黑的,耷拉著腦袋,看不到半點生機,一切都顯得很荒涼。

洪劍隻在永州複習過一年高中,二十多年過去了,永州市區拔地而起了好多鱗次櫛比的好多高樓,市區道路寬暢,路網縱橫,商家林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市區根本就沒有多大差別,的的確確是一顆璀璨的渝西明珠,洪劍打心底為家鄉的巨變而感到高興。

洪劍現在對永州肯定不如對渝南區熟習,費了一些周折,洪劍才找到了永州人民醫院,找到了父親所住的病床。

父親半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滿是青筋瘦骨嶙峋的左手正被輸著液,右手搭在左手上,雙眼望著天花板,若有所思。花白的頭發看不到一根青絲。

這是雙曾經有力的大手,幹過了所有繁重的農活,養活了一家人,沒有這雙大手,就不會有現在自己所有的一切,包括積資房、“大紅袍”洪劍對這雙以前從沒有見過輸液的手充滿著感激。

母親正背對著病房門口,佝僂著腰給父親整理著被子。

“爸、媽我回來看你們了。” 洪劍將昨天特意買的藥品、補品、水果放在了父親的病床桌上,邊給父母說著話。

“劍娃,你回來了。” 父親有氣無力地說著。 這邊母親笑逐顏開地拉著洪劍的手,仔細地端詳著洪劍的臉,就象審視著心愛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