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社會管理的一場革命(1 / 3)

——關於肅寧縣實施“四個覆蓋”的研究報告

調研報告

作者:“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體製機製對策研究”課題組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完善黨領導農村工作的體製、機製,發展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河北省肅寧縣實施基層民主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村維穩組織和黨的基層組織“四個覆蓋”,對解決這個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嚴重的問題在於組織農民”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爭先創優活動中,肅寧縣委、縣政府結合對中央有關農村工作文件的學習,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解決目前存在的一些體製、機製障礙,把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切身利益與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結合起來,以進一步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在實行村民自治以後,怎樣把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落到實處。實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委會,使它成為村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自治組織,是發展基層民主的重大變革。但在實踐中,也存在大量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集中表現為:“兩委”班子不和諧,相互爭權,矛盾很多,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受到挑戰;基層民主隻落實了村民的選舉權,其他重要民主權利如決策權、監督權、知情權、管理權等無法落實,被肅寧縣委書記安偉華稱為“半截子民主”。

二是社會治安怎樣實現根本好轉。近幾年,社會治安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幹擾農民正常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一些村“有了事沒人管,著了火沒人救,來了賊光喊不動手”。肅寧作為“中國裘皮之都”,買全國,賣全國,維護社會安定和諧遇到的挑戰更多。全縣一度每年有幾十台變壓器被盜,甚至發生過外地盜搶人員眾目睽睽下把裘皮專業戶家中的皮貨全部裝上車拉走,光天化日之下把一輛新買的小汽車開跑的事件。對此群眾有意見,幹部很頭痛,嚐試過許多辦法,效果都不理想。村裏雖然都設有治保員,但因管理幅度過大,難以發揮維穩保安作用。

三是怎樣使農民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走共同富裕道路。目前,農村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方式,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農民既不了解市場,也不掌握信息,更不懂技術和經營管理,很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發家致富。比如肅寧已經有12萬畝的設施蔬菜,但是圍繞蔬菜的生產、加工、銷售,老百姓還是單個麵對市場,自己在價格製定、產品銷售上沒有話語權,高質量的產品,既賣不出高價,也進入不了高端市場。

四是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怎樣加強。目前基層黨組織從組織設置、方式方法等方麵,都延用著傳統的工作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人群變化和黨員流動的需要。一方麵是有的基層組織、無職黨員沒有平台和不知如何發揮作用;另一方麵是有的地方、行業、領域存在黨組織建設的空白點,農民群眾關心的大量工作無人去做,很多新經濟組織、民間組織遊離於黨組織領導之外,處於自發狀態。農村還有一些能人,活動能量大,但又不在體製內,難以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個別人甚至成為影響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所以肅寧縣委提出,就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來說,廣大農村無職黨員如何發揮作用,是當前基層黨建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麵臨的最大挑戰。

肅寧縣委認為,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各種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農民沒有組織起來。他們認為,黨對農民的領導,是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關鍵所在,而黨領導農民最成功的經驗,就是把農民組織起來,“不怕農民有組織,就怕農民無政府”。如果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合作化時期“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那麼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嚴重的問題就在於組織農民。

二、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的創新思路

肅寧縣委認為,當前條件下,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的有效方法,就是實施“四個全覆蓋”。

一是基層民主組織全覆蓋。即通過借鑒“青縣模式”村級治理的成熟經驗,在村一級設立村代會作為決策機構,以原來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理財小組為基礎,建立村民監督委員會,把村級民主組織健全起來,為農民參與村政村務,行使決策、管理、監督各項民主權利搭建一個平台,以改變在現行村民自治體製下村民自治權僅僅限於選選村幹部,對村政、村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都難以落實的“半截子民主”局麵,真正實現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同時,通過由村黨支部(總支)書記競選兼任村代會主席的製度設計,理順村黨支部、村代會、村委會、村民監督委員會之間的關係,真正建立起“黨組織領導、村代會決策、村委會執行、村民監督委員會監督”的村級治理新架構,在把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突出出來的同時,使村級組織配備更為科學,結構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