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的征程(2 / 2)

王力、楊浩、曹振、於廣等人又來找劉範,道:“大人,大軍已經準備完畢,可以出發了麼?”

劉範思及沒有馬鐙,兩千多騎兵騎著馬很不安全,容易跌下馬來,因而速度也不會很快,就對王力道:“先不急。你等三人,先下令讓士卒們從麻布上割下兩條長布條,然後把布條一端連接在馬鞍上,另一端係成圓。就像這樣。”劉範便跳下馬,用布條栓在馬鞍上,另一端則係成圓,這樣布條就成了個布條做的馬鐙,可以讓騎兵和馬匹緊密連接在一起,保證了騎兵的安全,也可以讓騎兵們更有效地施展拳腳。

王力等人眼睛一亮,紛紛稱好,便下去布置了。不一會兒,負責運送輜重補給的民夫們就將營寨收拾好了,這邊的三千士卒也都按照劉範囑托,係上了布條。劉範便率領大軍開拔了。

劉範不懂軍事,更別說古代的行軍打仗了,便把四個軍侯叫來詢問。原來,東漢軍製是這樣的:東漢共有三種類型的軍隊,一是京師兵,駐紮在京畿地區,負責保衛京師安全,又因駐地的不同,分為南軍和北軍。南軍隻負責守衛宮門,而北軍是全大漢最精銳的軍隊,真正王牌的機動野戰部隊。北軍士卒,精挑細選,隻選自京畿地區和三輔地區,也就是大約司隸和關中的良家子,分為八部,中壘、屯騎、越騎、長水、射聲、步兵、虎賁、胡騎,各有兩千人,各有八個校尉統帥。校尉分有前後左右四個曲,每曲五百人,由軍侯帶領。曲下有屯,一百人,由屯長帶領;屯下有隊,五十人,由隊率帶領;隊下有什,十人,由什長帶領;最低的是伍,五人,由伍長帶領。

二是地方軍隊,由郡的都尉、王國的中尉率領,主要作用還是維持治安、剿匪等,相當於是警察。

三是邊境軍隊,由邊境上的郡的太守帶領,如飛將軍李李廣在發跡之前,就是上穀太守,他曾率領上穀郡的騎兵多次打敗匈奴人。

而這次剿滅黃巾軍,北軍屯騎由中郎將盧植統領。朝廷一共冊封了三個中郎將,分別是盧植、朱儁、皇甫嵩,盧植主攻方向是冀州,負責剿滅由張角和張寶統領的黃巾軍主力,盧植手下的軍隊隻有五萬多人,而張角張寶卻有十五萬人;朱儁和皇甫嵩則負責剿滅中原由張梁統領的黃巾軍,以及其他小股黃巾軍,朱儁和皇甫嵩也隻有四萬多人,張梁和其他幾股黃巾軍共有十四萬多人。

現在張角已經攻下了以巨鹿郡為中心的冀州和兗州幾個郡國,那幾個郡國有很多太平道信徒,所以張角勢力還在膨脹;張梁和十幾方黃巾軍也已經攻下了豫州、兗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的一半的縣城,力量也不可謂不強大。形式對朝廷很不利。但官軍比黃巾軍軍事素養高,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黃巾軍則由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組成,雖然數量龐大,但沒有組織,沒有紀律,隻有對升官發財的幻想。之所以他們能夠席卷天下八州之地,全都是靠著人海戰術。

聽完四個軍侯的講述,劉範這才對天下局勢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也知道,最後官軍還是打敗了黃巾軍,平定了天下。又想起剛剛命令士卒們製作簡易的馬鐙,便吩咐四個軍侯帶著自己的曲訓練騎射。

然後,劉範想起了所謂的“自己”。曆史上,劉焉確實有長子名叫劉範,但字不詳,生卒年不詳。劉範曾在朝廷中擔任左中郎將,二弟劉誕擔任治書禦史,三弟劉瑁擔任別部司馬,四弟劉璋還小。董卓死後,部將李榷挾持獻帝,霸占長安。征西將軍馬騰聯合劉範和劉誕,以及其他心向漢室的大臣,劉範等人負責打開長安城門,放馬騰大軍進城。遠在益州成都的劉焉,聽說他們的謀劃後,也暗中派出五千東州士去幫助馬騰和劉範。結果事情暴露,馬騰倉促之下不敵李傕的西涼雄軍,隻好逃回涼州;劉範奔逃到扶風郡的槐裏縣,還是被捉回來,然後和二弟劉誕一起被殺了。隻有三弟劉瑁,得到河南人龐羲的幫助,逃回益州。劉焉聽說劉範和劉誕被殺,傷心之下,竟誘發背瘡複發,死了。

曆史上的劉範能夠當上左中郎將,說明他很有可能是北軍的一員將領,也很有可能參加平定黃巾起義的戰爭。雖然能當上軍官,與他的漢室宗親的身份密切相關,但這也說明,劉範本尊還是有一定指揮能力的。後來,他還敢密謀聯合馬騰,除掉國賊李傕,這更說明了他本尊還是有一些膽略的。

穿越到劉範的身上,劉範還是幸運的,畢竟是個漢室宗親,有個有權有勢,還疼自己的老爹,日後要爭霸天下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