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熱潮下的“冷”思考
賽迪評論
作者:袁博
在這場互聯網思維催生的產業激戰中,無論鹿死誰手,IT廠商都將從中獲益。而獲益的前提是IT廠商深入洞悉商業模式的變化,由服務現有直接客戶向關注客戶的客戶轉變,積極參與生態係統重構,加速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融合發展。
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的O2O創新模式已成為IT領域的熱點話題:各種“寶寶”高燒不退,京東商城、阿裏巴巴或已經或將在美上市,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產業發生激烈碰撞。一時間互聯網思維好像成為指引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不二選擇。在各方熱炒E-Commerce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一些“冷”思考,以找準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
首先,談談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的相關概念。餘額寶的本質是利用阿裏巴巴的網絡平台,實現基金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金融產品通過網絡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快速推廣。金融企業實現管理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阿裏巴巴則以此為切入點,改變人們的支付習慣,從而影響人們的消費習慣。在此過程中,阿裏巴巴還建立了其小額貸款業務。阿裏巴巴利用餘額寶促進自身業務向立體化發展,可謂“一箭三雕”。基金公司和消費者也實現了共贏。
但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屬性尚未改變。支持各種“寶寶”健康成長的原動力還是來自於基金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的介入,顛覆了傳統的營銷模式,但其金融產品的本質屬性並未改變,在現有金融體係下,其本質也不會改變。因此,互聯網企業向金融領域全麵跨界尚不切實際。以阿裏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這種顛覆式的產業融合中,掌握了什麼話語權呢?我認為是“平台”。阿裏巴巴擁有強大的電子商務平台、海量的淘寶商戶和消費者,以及單日成百上千億元的交易額。這種平台資源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向金融領域跨界,既可以更好地支撐電子商務的發展,又可以涉足利潤率更高的金融業務。阿裏巴巴除了掌握“人”和“財”外,還掌握著“數據”。它對海量交易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評價商戶的金融信貸風險等級,開展小額信貸業務,逐步涉足利潤率更高的金融業,挑戰傳統金融大鱷,這就是金融互聯網的雛形。
互聯網公司和金融企業屬於不同行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有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激辯,其本質原因是技術創新顛覆了傳統的生活習慣和商業模式,互聯網以不可逆之勢向傳統行業跨界融合。未來,傳統產業不會消亡,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業務流程的簡化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互聯網企業則憑借自身的優勢資源,成為產業融合發展和新興業態變革的推動者,而非統治者。
在這場互聯網思維催生的產業激戰中,無論鹿死誰手,IT廠商都將從中獲益。傳統產業為應對商業模式的快速變化,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業務流程,IT的支撐效能將無比重要。未來幾年,企業業務發展對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的需求將更加迫切;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運行,本身就是建立在強大、穩定的IT運營架構的基礎上,其自身發展對IT創新有著先天的依存性。IT企業該以何種態度麵對這場變革呢?絕不是隔岸觀火,而應主動參與:深入洞悉商業模式的變化,由服務現有直接客戶向關注客戶的客戶轉變,積極參與生態係統重構,加速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融合發展。要知道,“任何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的誕生,都要基於IT的不斷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