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產業中國式突圍
數據中心
作者:劉黎明
中國的IDC產業如何才能快速發展?筆者建議成立一個IDC雲發展聯盟“IDCCloud”。該平台由聯盟運維,IDC加盟商則發揮其本地化的優勢,投入資源和銷售力量,達到共贏的局麵。
伴隨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全球的數據業務量都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作為最重要基礎設施的IDC 也迎來第三個高速增長期。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於IDC行業一直都非常重視,以各種機製來刺激這個市場的發展。特別是2012年11月30日,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因特網數據中心(IDC)業務和因特網接入服務(ISP)業務市場準入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頒發,讓停滯6年的IDC市場迎來破冰期。
緊接著的201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五大政府部門共同發布《關於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並指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政府行政機關帶頭使用專業機構提供的雲服務,逐步減少政府自建數據中心的數量,引導企事業單位逐步將相關應用向專業機構提供的雲服務上遷移。而在2013年9月,國務院還印發了《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推動雲計算服務商業化運營,並要求各級政府要將數據中心、雲計算等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同時給予必要的政策資金支持,從而拉動數個“萬億級”消費目標的快速實現。
IDC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來看,國內IDC行業主要提供三種經營模式:粗獷轉賣型、小粒度零售型和新型服務型。一般來說,大型IDC運營商主要采用粗獷轉賣型經營模式,以機櫃和固定帶寬的形式售賣網絡和機房資源,而部分大型IDC運營商和中小第三方IDC會采用小粒度零售型經營模式,提供主機托管、主機租用、虛擬主機,以及VPS集中形式的服務器和網絡資源的小粒度零售。而新型服務型的經營模式主要是提供IaaS服務,對資源本身進行細粒度測量和計費,並提供標準增值服務。
我國政府和企業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到目前為止,以IaaS為主導的新型經營模式還未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2009年11月,筆者曾在一篇名為《雲計算產業鏈初成 中國落後兩年》的文章中談道:雲計算市場在國外也剛剛興起,國內企業又獲得一次搶占信息產業製高點的機遇。當時,筆者認為中國雲計算落後於領先地區發展水平約為兩年,如今,筆者堅持認為這種差距在進一步被拉大,特別是IaaS領域的落後。
那麼,差距到底在哪裏?筆者認為:一方麵,IT產業要想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確並非一朝一夕、三五年就能達到的事情;另一方麵,我國在IDC領域的發展也出現一些問題。例如,不同骨幹網運營商之間網絡連接狀況較差;骨幹網運營商與第三方獨立IDC企業的商業關係不透明、不規範和不市場化;中國的人力成本特別是初級技術人員相對較低;一些企業沒有嚴格的財務控製和資金利用效率目標等。
筆者在這裏根本沒有提到安全問題和標準問題。筆者認為,這兩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對於雲計算產業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兩方麵不存在巨大的商機。
IaaS在中國麵臨的問題
2013年的時候,Gartner稱,2012年全球IaaS的增長速度高達42.4%,市場規模達61億美元,未來五年內全球IaaS保持約41.3%的年複合增長率。同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統計稱,2012年中國IaaS市場規模為5.11億元,中國IaaS占世界市場份額最多占到6.61%。與此同時,全球IDC在2012年的整體市場規模達255.2億美元,增速為14.6%,而中國IDC市場規模達210.5億元,增速達到23.2%,中國IDC市場占全球13.2%份額。
由此可見,中國IaaS占世界市場份額最多為6.61%,而中國IDC市場占全球13.2%,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未來IaaS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將至少兩倍於其他市場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