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開工(上)(1 / 2)

水稻的成長不需要淩風操心太多,人工種植的的麻煩在於繁瑣的工序和沉重的勞務,工序他會親自教授,最多費幾番口舌,並親自實驗,勞務方麵的重活,有部落的族人去做——即便是淩風想要做,也沒人會答應。

古往今來,負責統籌指揮的人不是肥頭大耳就是安逸自在,淩風不願當安逸自在的人,也不想成為肥頭大耳的人,所以他將原有的工序設計得相當的詳細,盡可能的減輕了每個族人的工作量,而這麼做的代價就是,他會時刻處在工作當中。

一個工作的人,是值得肯定的,而淩風對此深有體會,他在指揮之時,心裏的驕傲是前世身為首富也沒有獲得過的滿足。

一切都走在正軌上,唯一需要擔心的是糧食的產量,五塊農田,大約五畝地,五畝放在前世,也就是一戶人家的田地,養活三五口人綽綽有餘,但齊齊哈部落不止三五口人……在新的部落沒有融入進來之前,有一千八百人,若是新人口一旦融合,高達三萬人的數量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水稻的產量需要觀察,不過應該不會低於前世的八百公交畝產,但那是以前世的經驗來判斷,而在這片大陸,濃鬱的能量提供了豐富的成長元素和生命力,所以產量可能會比華夏高上幾倍,就像前世的環境,某處畝產一兩百公斤,而另一處產量卻高達七八百公斤,這是優質環境的饋贈,按照這樣的對比,這片大陸的畝產量保守估計,最低至少能翻個兩倍,也就是一千六百公斤畝產,加上係統化肥贈送了百分之十的產量,畝產至少能達到一千八百公斤。

五畝地產量是9000公斤,但這是一期種植,前世的華夏南方有不少地方,一年可以種植兩期到三期水稻,所以年產不等於畝產,還要乘以一個3才行。

按照水稻種子長成秧苗,時間提前五天到十天計算,生長速度快了三分之一,所以在前世能種植三期水稻,在這裏,最高能種出四期,五期也有可能。

以四期為例,水稻年產量為36000公斤!

看似很多,但平攤到每一個人身上就變得非常的微末。

淩風總算明白了前世某位偉人的話,多小的問題,乘以一千八百人,都是大問題。

36000公斤,是水稻產量,在剝離穀殼之後,產量最多還剩五分之四,再次計算下來,部落一千八百人,平均每天消耗不足八十公斤大米,這是要餓死的節奏。

好在部落現在傳統的食物還是烤肉和森林中的野果子,在淩風來了之後,又加入了煮菜,等鐵匠來了,還可以打造鍋碗瓢盤,到時候,菜係會慢慢豐富,水稻前期隻能作為節日性糧食,平時收集到的就建立糧倉存放進去。

“唉,終究還是太受地勢的影響,土地太少了,全是山和森林,但好在材料和資源豐富,算是有失有得吧。”淩風歎了口氣,在他思考這些的時候,名叫布加德的傳信人已經帶他來到了部落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