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冰火兩重天(1 / 2)

一紙冀州軍報飛馬千裏報送京師洛陽。

捷報:“冀州大捷”

朝野震動,滿朝文武聞訊第一時間趕赴禁宮前聽候差遣,那些長期在家裏泡病假,事情都交給秘書幹的各個部門一把手,盡皆到場。

這倒不是因為朝廷大勝他們多麼的大喜過望,而是他們知道,按慣例,凡朝廷大勝,總要有人受賞加官進爵的。你不來,誰想得起你。

一時間,宮門前車水馬龍,眾大臣倒也不急,都知道陛下還在西苑,早著來呢。三三兩兩的聚在聊,但那明顯的站隊意識還是很明顯的。也就隻有為數不多中立的騎牆派是幾不招惹,跟誰都能聊兩句的老好人。

而就在這些文武公卿陸續到來之前,早已經有一小撮人靜候在了南宮前,沒有朝服,沒有冠帶,每一個人都一副苦大仇深,見了誰都想上去咬兩口的模樣。而眾多文武公卿也很幽默的和他們保持了絕對的距離。他們就是早前被靈帝開恩赦免的第二次黨錮的官員,有在洛陽和就近的,便早早趁這個時機來到殿前謝恩。

有早來的官員大都抱著同情的目光看他們兩眼,也不敢和他們做什麼交流,誰都知道‘黨人’這兩個字的厲害,沾上了就解不掉,誰知道會不會來第三次黨錮。

幾個人都對百官的避嫌舉動憤憤難平,自顧自的站在那裏,眼睛和刀子似的。時不時彼此交流一句,兀的和大群格格不入。但在不遠處,卻又幾個人一直關注著這一群人,不一會,就有一個人悄然靠了過去。

“孟喜,此次怎麼也回到洛陽來了?”一個玩味的聲音忽然響起,正怔怔發呆的蔡衍忽然反應過來,表情怪異的瞧著朝自己走來的那人。

正在鴛鴦戲水的漢靈帝忽然得到冀州大捷的消息,差點光著屁股就跑到德陽殿來。千呼萬喚死出來,眾臣山呼海嘯拜倒。

喜不自禁的漢靈帝擦擦額前的汗水,立馬開口顯擺道:“眾卿家想必已經知道冀州大捷的消息了吧,哈哈,實在是天佑我大漢啊。”眾人明顯對皇帝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很不感冒,隻是紛紛點頭稱是,一些大臣更是急不可耐的呈上奏本,肯定皇帝大赦天下,論功行賞。

許是覺得群情還不夠激憤,劉宏又吩咐道:“來啊,將盧尚書的捷報讀與眾卿家聽。”

身左一小黃門應聲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奏報,朗聲讀到:“中平七年二月十五日,臣率軍圍困黃巾蛾賊數萬大軍於冀州場內數,猛攻數日後,克,賊酋張角,張梁授首,八萬黃巾賊寇大部歸降,次日,臣遣前部將軍持黃巾令牌一路西進,連克安平,廣平,邯鄲數城,不日即將兵臨壺關,進剿並州黃巾張寶部……”

“陛下,盧植將軍大破黃巾精銳,賊寇授首,實在是陛下教化之功,臣屬竭忠之力。理當對有功之臣加以封賞,嘉許戰功,以揚我大漢軍威。”

眾臣其實心裏都憋著這些話,卻沒幾個想先說出來,現在竟然有人做了出頭鳥,心裏偷著樂,循聲看去,紛紛大為驚奇。說話的人叫馬日潬,字翁叔,官任諫議大夫。

其實所謂的建議大夫,無非就是為皇帝裨補缺漏,比如唐朝的魏征,就是把諫議大夫的職責盡到了極致的。然而靈帝時期的諫議大夫,卻早已經沒有多少建議可以提了,有也不敢提。作為光祿勳屬下一個六百石的散職,品秩尚不如太中大夫,完全是一個安排閑散無用官員的職位。

都是在一個朝堂摸爬的同僚,誰還不知道誰,這馬日潬經學出眾,文采風流,倒算不上是一個無用之官,掛在諫議大夫任上,無非也就是一個過渡。可這話,怎麼該由他說出來呢?

眾人又把目光瞧向光祿大夫楊賜,馬日潬忽然放這麼一支冷箭,作為頂頭上司的楊賜還能不知道他能幹什麼?可讓人失望的是,這老小子完全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一張滿布褶子的老臉上看不出有任何情緒的波動。多年在官場混的明眼人心裏都能隱約的感覺到,這裏麵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