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欲望與恐懼之間遊走(2 / 3)

二、克萊夫對同性戀的恐懼

在原著《莫裏斯》中,作家福斯特對克萊夫的異性戀轉變原因表達得相當含糊。隻是提到一次希臘之行中,克萊夫結識了一名女護士,然後就改變了自己的性取向。而在影片中,編導將克萊夫選擇與異性的婚姻表現為一種生活於恐懼下的個人選擇。這種恐懼源於莫裏斯的過於執著與熱烈,社會對同性戀的偏見以及法律製裁。

莫裏斯的熱烈追求是導致克萊夫逃避甚至恐懼他們之間同性感情的直接原因。在克萊夫所接受的希臘古典哲學關於愛的教育中,男性之間純精神的友誼與交流是高尚的。根據柏拉圖的觀點,“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2]在《會飲篇》中,柏拉圖提出男性的向往更多的應該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克萊夫認同了古典主義哲學的觀點,認為同性戀是“一種充滿激情卻又有節製的愛,隻有氣質典雅者才能理解”。克萊夫追求的是一種純精神上友誼與享受。而莫裏斯則完全不同。在自己的同性戀意識被喚醒並被引入同性戀愛情王國之後,莫裏斯追求的不僅僅是那種純粹屬於精神層麵的默契。在他看來,兩個相愛的人應該是靈與肉的最終結合,因此肉體上的接觸,如擁抱、接吻應該是其深厚情感的正常表達形式。克萊夫的躲避經常會讓莫裏斯迷惑不解。有一次,當莫裏斯問克萊夫“你為什麼不吻吻我”時,克萊夫坦然地回答道:“我想那會搞糟所有的事情”。克萊夫的愛情是理性與精神層麵的,莫裏斯對肉體上的向往與沉迷,得到的是克萊夫理性的抗拒與逃避。在莫裏斯家的晚宴上,煩躁、鬱悶的克萊夫在暈倒之後,沒想到卻得到了莫裏斯的當眾一吻,這一吻不僅讓克萊夫羞愧得無地自容並放聲大哭,更堅定了克萊夫離開莫裏斯的決心。因為這對崇尚柏拉圖哲學的克萊夫來說,他們的交往隻能停留在精神的層麵上,隻能是思想的交流與共鳴,而這種包括擁抱、親吻甚至握手的做法實在是“太髒了”。莫裏斯的熱烈加劇了克萊夫對愛的恐懼與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