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三日這天一早,沐浴更衣後,在老太爺的帶領下,李家大宅一眾有血緣關係的家人便坐上馬車向慈恩寺出發還願,連日來被困在李家大宅裏不準出門半步,今天終於可以走出李家大宅那高高的圍牆,陳燁心情自然興奮,同坐在一輛馬車裏,爺孫倆有說有笑,雖然陳燁是一個十多歲孩童的身體,卻是二十四歲成年人的心智。李老太爺不明就裏,所以要討好他老人家對陳燁來說實在易如反掌。
出了李家大宅,迎麵就是一大片荷塘,此時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燦爛的陽光下,紅的、白的荷花一眼望不到盡頭,美不勝收,醉人的花香在六月的晨風裏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陳燁不禁詩興大發,隨口念出楊萬裏的那首《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時李老太爺的眼神有點異樣地看著陳燁,陳燁卻一點也沒有察覺。
“小寶,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楊萬裏啊!”
李老太爺點點頭,“小寶,爺爺有事情問你,你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回答爺爺,好嗎?”
陳燁點點頭,裝作很天真的說:“好啊!爺爺你有什麼盡管問好了,小寶一定會認認真真地回答你的。”
李老太爺略一沉吟,“爺爺想問你,你以前從來也沒有讀過書,睡了五年,為什麼醒來後懂得那麼多東西?這些詩你是哪裏學的?你沉睡的這五年中,到底發生了一些什麼?”
陳燁故作沉思了一會兒,道:“爺爺,這五年來,在你們的眼裏我也許一直在沉睡著,但在我自己的感覺中,卻一直沒有睡,而且還有一個道士在教我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些詩都是他教我的。”
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陳燁心中實在很內疚,因為他根本就是在欺騙著這位老人。
李老太爺聽後點點頭,道:“這麼說來,那位道人的確是天神下凡,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的奇緣。”
陳燁也點點頭道:“也許吧!”
李老太爺握著陳燁的手,道:“小寶,爺爺其實很怕,你知道嗎?怕你突然回來了,突然地又走了,你告訴爺爺,你還會離開爺爺嗎?”
看著這位滿臉慈愛的老人,陳燁心中實在不忍,因為他自己知道,遲早有一天他還是會離他而去的,卻又實在不忍心騙他,隻好模棱兩可地回答說:“爺爺,這五年來,那位道長在夢裏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他曾經說過人世間的相逢際遇隻因一個緣字,緣起緣滅,皆是前世修來。即使隻是一次檫肩而過,甚至茫茫人海中的一個眼神,蒼天也早有安排,並不是我們自己可以左右的。”
李老太爺眼神裏略帶一絲失望,歎口氣,道:“爺爺活了大半輩子了,整個身子幾乎已經是埋在黃土裏了,難道不明白嗎?有一天你還是要離開爺爺的,是不是?”
陳燁忽然心生憐憫,他的慈愛多麼像外祖父啊!陳燁恍惚中有一種錯覺,他真的就是自己的爺爺,陳燁緊緊地握著他的手,對他輕輕地說道:“爺爺,雄鷹長大了始終要在天際翱翔,即使有一天,小寶不在你的身邊了,但小寶還是你的孫子,永遠是你的孫子,小寶身上流著的是李家的血液,爺爺對小寶有如再造,小寶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爺爺的大恩大德的。”
陳燁說這番話的時候,確是動了真情。是的,他說得並沒有錯,他現在的身體上流著的的確是他們李家的血液。
李老太爺的神情似乎很激動,他也緊緊地握著陳燁的手,“那就好,那就好。”
慈恩寺分為三個大殿,分別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和土地神。香火果然十分鼎盛,李家每年都會為慈恩寺捐香油錢。因此剛到寺前就得到寺監的盛情接待。三個大殿逐一叩拜後,寺監請李老太爺進到裏麵的淨舍喝茶休憩,其它一起同來的家人則乘機到慈恩鎮上遊玩,陳燁帶著小福在鎮上閑逛了一遍,品嚐了一些地道的小食。時候不知不覺就已到了下午,陳燁還想到處走走,欣賞這江南小鎮別具特色的美景。小福卻不停地在他耳邊嘀嘀咕咕,催促著不要走遠了,陳燁心裏覺得好笑,你這小子還真的想管起哥哥來了?於是便找了個機會,幹脆撇開了他,獨自一人向一片風景優美的梅林內走去。